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6期中医中药

中药三联疗法综合治疗结肠炎

来源:INTERNET
摘要:笔者应用中医药理论及方法,采用三联疗法,即口服中药、中药灌肠加中药外敷综合治疗,临床观察病例4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1。1中服中药辨证施治,健脾益肾,除湿化浊,行气导滞,基础方为: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5g,山药25g,甘草10g,砂仁10g,菟丝子15g,莱菔子10g。2中药灌肠清热解毒,......

点击显示 收起

  结肠炎是结肠的炎症性病变,临床上有既往病史或持续、反复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道外表现。肠镜检见:粘膜有多发性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可见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变化。钡灌肠所见: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性息肉。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笔者应用中医药理论及方法,采用三联疗法,即口服中药、中药灌肠加中药外敷综合治疗,临床观察病例4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的病人,共45例,女15例,男30例。年龄17~45岁,平均31岁。病程为半年或数年不等。临床表现为有既往病史或持续、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症状。X线、肠镜、组织病理提示或报告为结肠炎。

1.2 治疗方法

1.2.1 中服中药 辨证施治,健脾益肾,除湿化浊,行气导滞,基础方为: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5g,山药25g,甘草10g,砂仁10g,菟丝子15g,莱菔子10g。

1.2.2 中药灌肠 清热解毒,固涩止泻/止血,基础方为:黄连、五味子、连翘、藕节炭各25g。
1.2.3 中药外敷 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基础方为:乳香、没药、青皮、木香、桃仁、红花、木瓜、白花蛇各15g,研末外敷。

1.3 治疗结果 45例均获明显疗效,其中18例痊愈,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钡透或肠镜检查病理指征消失,并随访1~2年未复发;其余27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但X线或肠镜检查,病理指征18例不同程度好转,7例无变化。疗程3~9个月不等。平均疗程6个月。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42岁,齐齐哈尔人,个体业户,2002年9月上旬就诊。主诉持续水样便近半年余,偶有脓样或泡沫样便夹杂其中,每天排便2~4次不等,便前或便时左下腹或全下腹疼痛并腹胀,便后稍减或便后腹部胀痛消失,伴有全身乏力,偶有食欲不振,有不系统中、西治疗经过。每次治疗因疗效不佳而中止,此次就诊因病情再次复发加重而求医。复发病情表现为持续左下腹疼痛且腹胀,水样便。便中夹杂脓样和泡沫样便,X线下消化道钡透报告,降结肠乙状结肠段广泛充血水肿,乙状结肠段散在钡斑点,提示结肠炎。临床诊断:结肠炎。治疗:应用三联疗法,在各种基础方的基础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并嘱其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便等生活习惯,避免寒凉。治疗效果:治疗后一周排便次数减少,每天1~2次,腹痛症状缓解,即腹胀痛程度减轻,腹胀痛次数减少,治疗后近1月时,腹胀腹痛症状只是偶发,排便每日1次,偶有1日2次,水样便逐渐转变为稀便,或成型便,以后每治疗20天停药10天,巩固治疗,整个疗程近6个月,病人自诉无不适感,一般每天大便1次,复查X线下消化道钡透,对比治疗前X线钡透片,充血水肿及散在钡斑点消失。经追综随访,该患者病情无复发。

3 体会

结肠炎是一种难治之症,西医内科治疗仅能争取病情缓解,尚不能使疾病痊愈;中医药在结肠炎的治疗上显示出优势,疗效肯定且无副作用。经过45例患者临床治疗观察,笔者认为三联疗法,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具体表现在:(1)能及时改善和纠正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在7~20天左右,个别病例,3天即见明显疗效。(2)能够平稳、巩固的改善各种临床体征。我们有90天根治结肠炎的病例,而且随访1年无复发。(3)从各种检查报告(X线钡透、肠镜、病理)的治疗前后对比,从临床显效或治愈的病例中观察到,其组织学诊断及疗效判定上,三联疗法的效能是肯定的,有各种实验报告可以论证三联疗法的可重复性及有效性。(4)通过临床观察,没有副作用的发生,而且通过该方法的治疗,间接的提高了患者的机体健康素质和免疫能力。

 作者单位:161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作者: 韩笑元 李俊毅 褚冬梅 2005-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