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1期其他

略论后基因组时代的中医药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本文回顾了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历程,论述中医药基因组学的缘起,概念和研究内容:(1)证候与基因组的相关性研究。(2)体质与易感基因的研究。(3)中药药理与基因组学研究。强调中医药基因组学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回顾了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历程,论述中医药基因组学的缘起,概念和研究内容:(1)证候与基因组的相关性研究;(2)体质与易感基因的研究;(3)中药药理与基因组学研究。强调中医药基因组学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组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 后基因组时代 中医药 基因

Eng.Abstract

On Research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ost-GenomicsEra

【Abstract】 The history and advances of research of the human genome was reviewed in the paper.Developˉment,definition and cont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nomics were discussed.Genomics study as a new way of modernizat 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stressed.

Key words HGP post-genomics er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ne genome

人类基因计划(HGP)已进入以阐明基因组整体功能为特征的功能基因组学新阶段,即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ic era)。后基因组时代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在后基因组时代,通过对功能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研究,将深化对基因表达调控规律和所表达蛋白的生物功能的认识,从而深化对生命科学的认识。这将深刻地影响着医学的发展和走向 [1] 。面对这样的时代,中医药研究应该如何借鉴其新观念和新技术,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自己发展与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已成为中医药界科研人士关注的焦点 [2] 。为此,本文就中医药基因组学有关问题进行论述,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1 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历程

1953年4月,《Nature》发表了美国生物学家瓦特生(J.Wa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Crick)共同研究的成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此模型的建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打开了“生命之谜”的大门,改变了生物学在整个科学中的地位,同时还给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被称之为是“生物学的革命” [2] 。

1986年3月,“Science”发表了杜尔贝克(R.Dnlbecco)的论文“病毒研究的转折点—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主张从整体上研究人类基因组序列。因为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零敲碎打的研究不足以认识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他主张测定人类的整个基因组序列,认为它的意义可以与征服宇宙的壮举媲美,并强调DNA顺序是人类的真缔,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都与之息息相关。1989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由瓦特生担任主任。

1990年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a Project,HGP),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正式启动。在国际合作研究中,美国承担54%的基因组测序任务,英国33%,日本7%,法国2.8%,德国2.2%,先后在全球形成15个测序中心。中国1993年开始实施自己的HGP,中国科学院遗传所1998年8月成立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Beijing Genomics Inˉstitute/Human Genoma Center),1999年7月申请加入“国际测序俱乐部”,9月1日获准,承担1%测序任务,负责测定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00万个碱基对(bp)的序列 [1] 。

2000年6月26日,美、英、日、法、德、中国等六国科学家同时宣布他们参加测序的人类
基因组框架图(working draft)已经完成。

2001年2月12日Gelera公司与六国科学家联合同时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其中,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International Human Genoma Sequencing Consortium)的论文发表在《Nature》上 [3] ,以Celera Gemema Corp为首的私营集团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 [4] 。这些研究成果,对人类认识自身,推动生命科学、医学及制药工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标志人类从此进入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ic era)。

2 中医药基因组学的产生

1846年诞生“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即总结药物的基本作用(事实),又探讨产生作用的机制(理论、规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深入,“机体”(organism)已从整体到器官到细胞到分子不断深化。中医药基因组学正是药学研究细化的产物 [2] 。

HGP的完成为深入到基因创造了条件。20世纪后期人们通过生物技术获得新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HGP的完成立即为医药事业展开了全新的境界,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至少6000种以上的疾病与基因有关,这些疾病基因还可以作为研究中药的分子靶点。HGP表明,3万余个人类基因调控着生命过程,某个基因的变异或缺失都会导致异常,因此影响它们也必然影响整个机体,它们中的每一点都有可能成为药物的靶点。这在数量上无异增加数十倍,更重要是从外围进攻深入到核心部位的调节更大大有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这很自然,使科学家们很快便将药物作用的靶点瞄向基因 [5] ,于是,药物基因组学、中医药基因组学脱颖而出。

利用HGP对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成就来研究中医药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或者说研究中医药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谓之中医药基因组学。它是功能基因组学与中医药学的有机结合,是研究中医药与正常基因的相互关系及基因序列变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3 中医药基因组学研究内容

3.1 证候与基因组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人体整体功能的失调,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是机体内因和环境外因综合作用的机体反应状态,并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发生相应变化。

现代发病学也已由单基因病的研究转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基因的多基因调探紊乱的研究,疾病发生过程是相关基因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多基因复杂 性状和动态演变过程,与中医学以证候概括发病过程的认识方法有显著的相似之处。

证候既然是有规律的病理表现,就必然有其物质基础支配机制,而这种物质基础就有可能反映在基因组水平上,我们可以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疾病的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特征的研究,探索疾病、证候、基因组学之间关系,从同一疾病不同证候和同一证候不同疾病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比较中寻找证候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建立一个“证候—基因表达谱”,从而揭示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并为其客观化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若能开发研究出用于证候分析与诊断的基因芯片,将会大力促进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

3.2 体质与易感基因的研究 中医认为,相对稳定的体质状态,决定了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发病趋势以及发病后的证候特点。我们可将体质研究作为证候研究的突破口,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寻找出不同体质下疾病的易感基因,通过遗传风险估计,对风险高的对象,采取改变生活方式、自我保健或早期中医药干预等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医证候的发生与发展。

3.3 中药药理与基因组学研究 中药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基本环节是药物分子与生命分子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中药发挥作用必然会引起从遗传信息到整体功能实现中的多个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的改变,而决定这些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是基因,其直接的决定因素主要是蛋白质。因此,以基因(蛋白质)表达为指标,以基因(蛋白质)调控改变和功能修饰为研究方向,进行中药复方多组分的多环节、多靶点调整作用的研究,可能使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对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为药物筛选提供了靶基因,我们可以把靶基因作为中药作用的最本质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刘冰,黄玉玲.医学信息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0-56.

2 秦惠基,符雄.医药信息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4-158.

3 Lander ES,Linton LM,Birren B,et al.Initial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genome.Nature,2001,409(6822):860-921.

4 Ventei JC,Adams MD,Myers EW,et al.The Sequence of the human genome.Science,2001,291(5507):1304-1351.

5 Drews J.Drug Discovery:a historical Perspective.Science,2000,287:1960-1964.

作者: 刘德谦 秦惠基 2005-5-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