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1期其他

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病变的超声诊断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本文对8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超声检查。结果有75例先后出现胆囊病变的症状,胆囊壁模糊及增厚者占70%,胆囊见有典型结石伴声影占12%,胆囊内有光点,不伴有声影占40%,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占30%。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病变发病率高,利用超声检查可及时观察胆囊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 本文对8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超声检查。结果 有75例先后出现胆囊病变的症状,胆囊壁模糊及增厚者占70%,胆囊见有典型结石伴声影占12%,胆囊内有光点,不伴有声影占40%,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占30%。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病变发病率高,利用超声检查可及时观察胆囊疾病。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 胆囊病变 超声

 随诊观察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胃大部分切除术100例,其中有胆囊病症者75例,无症状5例,共计80例,结合超声检查,X线造影检查进行临床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性76例,女性4例,年龄为25~65岁,其中有症状者75例,在术后最早出现胆系症状者为1个月,最长达7年左右,本组病例在胃手术中探察胆囊均未发现胆囊炎及胆结石,上述患者术前均未患有胆囊炎的病史和症状,术前超声检查,除1例提示胆囊轻度肿大外,其余大部分正常,80例中对50例进行X线造影检查。

1.2 方法 检查前禁食12h及检查前处理,采用H.P5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及UMK4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MHz,按常规操作方法。临床分组:根据临床症状轻重分为Ⅱ型,轻度:右上腹或心窝部钝疼、厌油、腹泻58例。中重度:除以上表现外有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腹胀12例,无症状者5例。

2 结果

本组超声表现有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边缘模糊,各组所示百分率相同,见表1。

表1 各组胆囊大小、囊壁厚度及囊内回声表现 略

本组中经X线造影证实胆囊炎及胆结石病例中,表现胆囊肿大最多达93.1%,囊壁厚占46.2%,在X线造影发现结石2例中均可见典型光斑伴声影,而在未显影的15例中,超声检查胆囊肿大达14例,壁厚13例;脂肪收缩功能差7例,加上排空障碍共51例,有光斑者9例,X线未能明确诊断,亦未能发现结石。

3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本身与继发胆囊病变有肯定的关系,残胃形态导致胃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以致肠道细菌繁殖,破坏正常微生态菌群分布,而复发逆行胆道感染,胃大部切除术后必将影响一系列消化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后食物不经十二指肠而直接进入空肠,影响CR的释放而导致胆囊排空障碍,胆汁淤积,形成胆石样前提物质———胆泥(Sludge)的物质基础,基于以上机理而致胆囊形态及功能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因而构成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超声显示术后胆囊炎可能与胆囊周围陈旧性不同程度粘连有关,影响胆汁的流注。本组结果表明,超声显示胆囊和囊壁优于X线造影检查。本组8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胆囊炎,占75%。“胆泥”声影的发现占很高比例。近来成石成核理论的发展,对于胆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愈加重视胆汁淤滞状态,此时如超声能及早发现,重视胃大部切除术胆汁淤滞的预防,则可改善胆汁粘稠度、抑制胆汁的形成和生长,提高胆系疾病的治疗质量。

作者单位: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作者: 赵晓兰 2005-5-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