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2期其他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来源:INTERNET
摘要:新生儿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颅脑CT扫描,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早产儿与足月儿之分,本文着重讨论足月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并附28例病案分析。2方法CT扫描使用TCT-300岛津,仰卧位,使扫描平行听眦线并为基线,以层厚8m......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颅脑CT扫描,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早产儿与足月儿之分,本文着重讨论足月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并附28例病案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7天,平均3天,大多为2~3天来诊患者。

1.2 方法 CT扫描使用TCT-300岛津,仰卧位,使扫描平行听眦线并为基线,以层厚8mm、层距10mm,向头顶侧扫描,一般扫9层。患儿均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使其入睡后扫描。

1.3 检查所见及CT表现

1.3.1 临床表现及检查 患者发绀、昏迷、嗜睡、惊厥、抽搐、肌张力低、反射异常等。

1.3.2 CT表现 多见于额区、枕区及颞区,呈小斑片状形态不规则灶20例,其中还有5例灰白质分界模糊或消失,3例多发形态不规则低密度及指压状水肿,2例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呈线样高密度影。

2 讨论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首先因窒息缺氧引起ATP严重缺乏,妨碍组织的正常功能,使更多的水分进入细胞内,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时,其足突也肿胀压迫毛细血管,使脑组织进一步缺氧缺血,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后,其紧密连接松懈,血管通透性增高,水、Na +和白蛋白漏出,导致水肿,这种弥漫性脑水肿使脑体积和重量增加,脑室、脑池受压变窄或消失,局部大量乳酸蓄积,引起局部组织酸中毒,破坏脑血流量自动控制功能,导致脑细胞坏死,由于静脉淤血缺氧引起蛛网膜下腔静脉破裂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淤血还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液外渗出现脑质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上述变化可归纳为脑水肿,脑质坏死及缺氧性颅内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一般一周之内,早期CT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病理改变,应重视其分型分度,以便对症下药,同时早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的全貌,比如蛛网膜下腔出血3~4天就可以减少,一周后有的少量出血就观察不清了。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肿胀、水肿、脑细胞坏死和颅内出血,1~2天CT检查主要类型是单纯水肿型,本资料28例检查者,此型占20例。单纯水肿型的分度,以面积计算为首,参考受累的叶数,轻度占受累面积的1/3,中度占1/3~2/3,重度占2/3以上,常呈广泛弥漫改变,一般多叶受累,额、枕顶叶或额、枕顶、颞叶,轻度以额、枕部周围脑白质为主,呈小斑片状低密度灶,中度常呈指压状水肿灶,皮质受累,灰白质界不清,脑沟消失,中度水 肿也不一定多叶都改变,重度几乎全部脑叶,除基底节外均受累。蛛网膜下腔出血亦分三度:轻、中、重,最严重者为重危型。根据受累部位的多少区别分轻度出血:1个部位;中度:2~3个部位;重度:4~5个部位;5个以上,即全部或绝对大部蛛网膜下腔都显示高密度改变为重危,濒临死亡,预后不良。最常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后纵、天幕、直窦、横窦、前纵裂、大脑镰、外侧裂池、环池、四叠体池、基底池等。本28例检查者,中度者占6例。脑室出血,脑内出血亦有轻、中、重之分。轻度:低密度灶与出血灶都很轻;中度: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重度:脑水肿、坏死改变较轻;最严重者为重危型,重度水肿,各脑叶,弥漫低密度灶,灰白质不清,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达环池、四叠体池甚至达鞍上池。早期的脑组织水肿,坏死CT很难区别,所以早期CT分型分度主要依据CT图像上低密度范围、大小、多少,高密度出血范围的多少、占位情况如何而定。

中期为1周后~2个月左右CT检查为宜,主要是水肿吸收,坏死吸收,组织新生阶段。晚期以半年左右检查为宜,均为混合型脑积水及脑萎缩。此外,病情的轻重,也要参考脑组织占位改变,脑组织水肿,颅内出血体积增大,颅内压增高等。所以CT综述表现为:轻度:脑内散在局限性边界清楚,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中度:低密度范围超过两个脑叶,但不累及全部大脑半球,皮质与髓质界限模糊,脑沟、脑池受压,部分病例有颅内出血;重度:两侧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区,脑室受压变小及颅内出血。

作者单位: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铁路医院影像科

作者: 王晓玲 2005-5-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