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4期论著

中药慢肝福I号抗肝纤维化多指标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复合中成药慢肝福在逆转肝纤维化,稳定肝脏炎症的功效。方法以血清纤维化指标[1]、肝功能、蛋白电泳、淋转率及腹部B超,回顾性研究该药对上述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在慢肝福治疗1年后肝纤维化指标中透明质酸酶(HA)及层粘蛋白(LN)与对照组比较P0。而代表慢性炎症程度的γ-球蛋白两组比较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复合中成药慢肝福在逆转肝纤维化,稳定肝脏炎症的功效。方法 以血清纤维化指标[1]  、肝功能、蛋白电泳、淋转率及腹部B超,回顾性研究该药对上述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在慢肝福治疗1年后肝纤维化指标中透明质酸酶(HA)及层粘蛋白(LN)与对照组比较P<0.01,Ⅳ型胶原(C-Ⅳ)及Ⅲ型胶原(PⅢNP)P<0.05;两组肝脏炎症复发活动比较P<0.01;在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上,A/G比值两组比较P<0.01;而代表慢性炎症程度的γ-球蛋白两组比较P<0.05;标志免疫功能的淋转率(LCR)明显提高,两组比较P<0.001。结论 复合中药慢肝福能使肝脏的异常性免疫损伤稳定缓解,阻断肝纤维化进程;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脾肿大。显示该药在抗肝纤维化和稳定肝脏炎症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manganfu liver fiberization  

  在发病率极高的病毒性肝炎中慢性肝炎又位居多数,其病情反复加重且难以稳定。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的重要病理特征,是向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遴选有效的药物是当今肝病治疗学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我们根据已知的慢性肝炎发生发展机制并参考历代名家经典,以调理机体免疫机能,防治和逆转肝纤维化,进而阻断病情向肝硬化发展;以全面调理脏腑功能,稳定病情为原则,研制出慢肝福系列中成药。10年来对慢肝福Ⅰ号在稳定慢性肝炎、阻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的远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均按1990年5月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2例。其中肝穿活检3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19例)均符合慢迁肝或慢活肝诊断标准。按当时的诊断命名分布如下:慢活肝各24例,慢迁肝各20例,早期肝硬化分别为6例和8例。病例分布:观察组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44±12.3)岁;55%在40~50岁之间,男女之比5:1;已知病史最长15年,最短2个月,平均32个月。对照组年龄最大58岁,最小23岁,平均(42.5±9.4)岁;58%在40~50岁之间,男女之比5.13:1,病史最长13年,最短3.2个月,平均30.76个月。两组在各型肝炎及年龄、病程分布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慢肝福Ⅰ号方药 方药:丹参35g,柴胡35g,青皮30g,黄芪30g,车前子20g,白术30g,当归25g,枳壳30g,沙参20g,龙胆草25g,鳖甲25g,赤芍25g,郁金30g,麦冬25g,黄柏15g,鸡内金20g,三七10g,木香20g,党参30g,生大黄15g,甘草10g。上述各药,拣洗干燥、粉碎过筛、高压消毒、炼蜜和药,共机制出药丸110粒,每丸9g。由河南省秦岭药厂出品,批准文号济卫药证字(91)MJ015号。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予维生素、肌苷、能量合剂、肝安,并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应用白蛋白、利尿剂。观察组加用慢肝福Ⅰ号,2粒,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持续服药2~4个疗程。

    1.4 观察内容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入院及出院前和出院后每3个月检查肝功、肝纤维化指标、蛋白电泳、淋转率及腹部B超。对已行肝穿者半年后再次肝穿活检。

    1.5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U检验和t检验,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判定标准 病情稳定,ALT、AST、TBIL均正常或治疗 后半年内持续保持小于正常值,无腹水、浮肿再现,否则认为复发。

    2.2 结果 见表1、表2、表3。事实上在应用慢肝福Ⅰ号1周后,首先表现在肝区不适、纳差、乏力和上腹部闷胀等肝病系列症状方面均有明显好转,但因不易客观量化而未纳入对比范围。表1显示,观察组血清HA、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及Ⅲ型胶原氨基肽随疗程的延长而降低。表2显示,在用药半年后的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3显示,观察组的A/G比值和淋转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标志着慢性肝炎程度的γ-球蛋白则相应降低。

  表1 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前后变化(略)

  注:两组于治疗1年后比较: ˇ P<0.05, # P<0.01
     
  于半年后复查B超以脾厚计,观察组36例脾厚平均减少7.3mm;而对照组仅有11例脾厚减少,平均减少4.1mm,其余41例平均增厚3.5mm;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于用药半年后,两组共有11例行肝穿复查,其中观察组4例慢活肝逆转为慢迁肝,2例慢活肝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对照组2例慢活肝发展到肝硬化,2例慢活肝维持原有病理诊断。

  表2 用药半年后复发率(略)

  注:两组比较,P<0.01
   
  表3 半年后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略)

  注:两组比较, # P<0.01, ˇ P<0.05, △ P<0.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理论已基本明确,肝纤维化的形成为肝脏长期慢性炎症或其它因素刺激所造成,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其直接影响是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进而造成肝脏微循环功能障碍和门脉系统压力增高、脾脏肿大,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脏功能失代偿 [2]  。因此我们选定与上述理论紧密相关的重要指标,研究中药慢肝福抗肝纤维化的能效。结果提示:中药慢肝福,由于其组方涉及免疫调节、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调理胃肠等诸药所形成的合力,而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进而为肝细胞再生开拓空间;这可能是肝炎病情能从整体上好转的根本原因。本组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与文献基本一致 [3]  。为了佐证肝纤维化是否改善,以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从多角度进一步研究该药 功效。结果提示,该药在逆转肝纤维化的同时,尚具有活化肝脏微循环而改善肝功能,降低门脉压而减轻脾肿大,调理胃肠功能,减轻腹胀而改善食欲;调节免疫使发生在肝脏的异常性免疫损伤得以稳定缓解。推测该药在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上可能与肝脏炎症得以稳定有关,而肝纤维化的逆转则可能是药物的直接作用。同时提示,上述多项指标的改善与肝纤维化的逆转平行相关。从肝穿活检看,该药能阻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进程,对已形成肝硬化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尚未观察到明显疗效。提示对肝硬化的防治宜及早从慢性肝炎开始。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是湿热邪毒侵及人体并滞留于肝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现代医学理论相吻合。较为常见的是气滞血瘀,久之入肾或侵及脾胃,而表现为肝肾阴虚、脾胃俱虚等等。进一步发展则为痞、为积,终致饮症。同时,因肝脏朝肃,朝会百脉,久病势必殃及五脏六腑 [4]  。现代医学也揭示了慢性肝炎的肝脏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其病理生理改变和迁移发展的结果,其影响涉及全身各脏器功能;为中医治疗慢性肝炎提供了科学依据。提示治疗慢性肝炎任何疗法,“单打一”往往事倍功半。多中心调理,重点突出,各有侧重是当代医学前辈所推崇的治疗策略。而慢肝福Ⅰ号的方药中以活血化瘀为主,行气理气为先,辅以滋阴降火、健脾补肾、败毒软坚等诸药。形成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君臣佐使,协调一致,相互促进,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整体调理,攻补兼施的施治方略。慢肝福Ⅰ号既能改善慢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又可调理生理机能,是观察组之所以能稳定病情,减少复发且病理变化向轻型逆转的关键。本组资料显示该药在抗肝纤维化和稳定慢性肝炎病情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上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敏,蔡卫民,翁红雷,等.ROC曲线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8:225.

    2 池肇春.肝纤维化研究进展.新编实用肝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80-207.

    3 吴嘉庚.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纤维化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2:744.

  4 叶维法.肝炎的中医中药疗法.肝病治疗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200-231. 

  作者单位:471031河南洛阳解放军第150医院 

作者: 张建设 申纪轩 赵和平 丁保华 赵耀州 董淑娜 2005-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