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4期中医中药

针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采用自制的灸盒灸)45例,针刺组45例。结果针灸的有效率是9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采用自制的灸盒灸)45例,针刺组45例。结果 针灸的有效率是93.4%,针刺组的有效率是7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结论 针灸能显著提高功能性子宫性出血的疗效。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不少患者经西药中药方法治疗无效后求助于针灸,近几年来,笔者以针刺加艾条灸盒灸与单纯针刺方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了疗效观察,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于门诊,共90例,未婚者37例,已婚者53例,年龄16~46岁;以25~35岁年龄组为最多,出血时间最短9天,最长65天。

    1.2 诊断标准 排除妊娠、肿瘤、炎症、上环及全身出血性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出血,或周期正常而经期延长,血量增多,月经前后淋漓不断。或月经中间出血者。
   
  1.3 中医辨证分型 (1)血热型: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或淋漓不尽,色红而稠、口渴燥热,舌红苔黄,脉滑数。(2)血瘀型: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色紫黑有瘀块,小腹胀痛,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涩。(3)肾虚型:出血持续不断或突然大出血,血色暗红或呈褐色、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色淡苔薄白,脉沉细。(4)脾虚型:经血突然暴下或日久不止,色淡经稀,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1.4 观察方法 按病情、年龄相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5例),针灸组(45例)。

    1.4.1 取穴 百会、气海、关元、子宫、三阴交(双),隐白(双),血热型加血海(双),血瘀型加太冲、地机,肾虚型加复溜、肾俞,脾虚型加足三里、脾俞。

    1.4.2 方法 针刺组,用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常规针刺方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5min行一次针,留针30min。针灸组和针刺组取穴和针刺方法相同,另将一支艾条折成四小段,每段都点燃一端,点燃一端与另一段未点燃的一端相邻平放入灸盒中(自制的灸盒),盖上小木盖,留一小缝隙,把灸盒放在小腹上,灸盒中有艾条的地方对着针刺的部位。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若患者感觉太热,垫高灸盒两端,以防烫伤。待艾条燃尽,患者未再有温热感后,把灸盒拿开,取针。两组均1天1次,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总结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制定的崩漏疗效标准。治愈:经量、经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更年期妇女血止经绝者。好转:经量、经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经量减少,经期缩短。无效:阴道出血无变化或变化不大。
   
  2.2 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从表中可看出,针刺加灸盒灸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两组有效病例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出χ2 =20.0899,P<0.01。所以,针刺组和针灸组相比较,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崩漏”范畴。崩漏主要与脾、肾、冲、任经脉有关,导致崩漏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症,虚者多责之于脾、肾之不足,肾气不固,脾虚统摄无权,而至经血量多或淋漓不止。实者则多因热盛于内,损伤冲任,血海沸腾,迫血妄行,或胞宫瘀血,新血不安,故至经血暴下,时下时止。
   
  尽管崩漏可分为虚实两大证型,但由于损血耗气,日久均可转化为气血俱虚或气阴血虚或阴阳俱虚 [1],所以治疗上,笔者采用针刺加灸盒灸,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艾灸能使热气内注,具有温通经络、活血消瘀、温阳固摄等作用。用灸盒对着气海、关元行灸,可使冲、任、督三经并调,温通诸经,振奋脏腑的气化功能,激发机体阳气,以达扶正止血之功。另外,灸能助阳气,以达阳生阴长之目的,所以对虚寒型和阴虚型均有效 [2]  。该方法不仅简便易行,且经济,在艾灸过程中,患者感觉舒适,实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6.

    2 郑玉兰.太阳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68例.新中医,2000,(1):25. 

  作者单位:528303广东省顺德容奇医院康复科 

作者: 程继君 2005-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