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4期中西医结合

吗啡复合液穴位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及预防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镇痛更为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吗啡复合液盐酸(吗啡+甲氧氯普胺+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9%NS)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吗啡稀释液(盐酸吗啡+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镇痛更为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腹部术后病人40例,按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吗啡复合液盐酸(吗啡+甲氧氯普胺+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9%NS)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吗啡稀释液(盐酸吗啡+0.9%NS)硬膜外注射。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χ 2 检验)。结果 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延长,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吗啡复合液穴位注射用于术后镇痛效果好且副作用小。

  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可引起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血压升高等心肺并发症及器官功能恢复延迟等不良反应 [1]  。随着医疗技术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舒适、无痛地渡过整个围手术期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也为了探讨镇痛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于2003年6~12月对腹部术后患者,应用吗啡复合液于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40例,均为腹部手术患者,女15例,男25例,年龄28~59岁。其中急性阑尾炎穿孔、溃疡病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10例,腹腔脓肿5例,消化性溃疡13例,肠梗阻7例,胆道疾病5例。上述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意识清楚,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

  1.2 方法

    1.2.1 镇痛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吗啡复合液[2]  (即吗啡针5mg+甲氧氯普胺针10mg+甲基硫酸新斯的明针1mg+0.9%NS1.5ml)共计6ml,用5ml或10ml一次性注射器接6.5~7号针头抽吸,常规消毒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局部皮肤后穴位注射。根据穴位局部组织情况直刺或斜刺,并决定进针深度。一般双侧足三里穴位各注射吗啡复合液2ml,双侧三阴交穴各注射上述药液1ml。注射时均采用泻法即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快速推药,每侧穴位推药时间不超过30s。注射完毕拔出针头轻轻按压片刻即可。每日1次或根据病人情况决定注射次数。对照组则采用吗啡稀释液(即吗啡针5mg+0.9%NS1.5ml)共计2ml于硬膜外注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48h。观察的项目:(1)镇痛时间及质量,病人主观感觉无痛或不需要镇痛剂为标准;(2)观察两组不同给药途径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

    1.2.2 疗效评价 主要是两组镇痛效果评价。治疗前后采用Tane Scott的目测疼痛分数尺 [3]  评定疼痛程度。目测疼痛分数尺为一条100mm的水平线。左端标记为无痛,右端点标记为有生以来最痛的经历。水平线的25mm处标记为轻微疼痛,50mm处标记为中度疼痛,75mm处标记为重度疼痛。使用之前由同一位医师向病人解释疼痛分数尺的分级,然后让病人判定疼痛的严重程度,并在疼痛分数尺上作标记,下次治疗前让病人在同一尺上再作标记。测量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所具有的疼痛分数,即测量治疗前后患者所具有的疼痛在疼痛分数尺上的长度,以mm为单位,进行统计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均以ˉx±s表示,t检验分析比较;组间资料χ 2 检验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分数统计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数值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5, ˇˇ P<0.01
   
  两组患者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略)

  注:取ˉx±s,用t检验,按α=0.05,P<0.05
   
  3 讨论

  吗啡是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一方面由于其镇痛作用确切,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所青睐;另一方面,由于其副作用如恶心、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发生率高,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4]  。硬膜外注入小剂量吗啡可引起完善的镇痛效果,但引起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较多 [5]  ,本研究支持这一结论。国内外也有很多报道,试用各种办法减少其副作用发生,延长镇痛时间 [6,7]  。我们利用吗啡复合液穴位注射弥补了术后镇痛治疗方面的缺陷,不但延长了镇痛时间,又减少了吗啡的副作用,也减轻了手术本身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甲氧氯普胺能阻断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D 2 受体,发挥止吐作用 [8]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对胃肠和膀胱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促进排尿和排气,适用于术后腹胀和尿潴留 [9]  。
   
  穴位注射是传统医学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根据脏腑-经络理论,采用穴位注射可使药物沿经络直达病所,加快了药物的吸收过程,减少了药物作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消耗。动物实验表明,穴位注射法给药,其潜伏期明显地较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为短,而与静脉给药相近。若选择的腧穴适当,则注射的药物均可于短时间内产生与静脉注射等强的甚至更强的疗效 [10]  。药物穴位注射后,在穴位处起到机械性强刺激及压迫作用,从而阻断了部分神经传导,同时促进体内β-内啡呔升高而减痛 [11]  。石光报道 [12]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已发现正常体内β-内啡呔平均为7.1pmol/L,注射后在疼痛缓解或消失后β-内啡呔水平升高至104pmol/L,证明β-内啡呔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穴位注射镇痛可能与体内释放内源性类吗啡样物质有关,使镇痛作用强化。本研究也证实,穴位注射给药,既能使药物发挥相应特有的治疗作用,又能通过注射针具对穴位的刺激,达到和加强针刺治疗作用。这种药物作用和针刺样作用之间具有交互性、协同性,导致疗效的提高 [13]  ,故能获得理想的止痛效果,也是该项研究应用吗啡复合液穴位注射取得的镇痛效果为什么优于吗啡硬膜外注射镇痛的理论依据。另外,传统医学认为,手术可致脏腑生理机能失调,人体内部阴阳平衡和气化机制遭到破坏,人体内气机阻滞不通,气血不畅,脾胃不和或内伤,气血瘀滞,阴气失宣。故化湿醒脾,行散气滞,疏通气机也是治疗的关键 [14]  。足三里穴为阳明胃经合穴,为强壮保健要穴。刺之具有和肠消滞、补中益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对人体有多种调节作用,如(1)提高白细胞总数,并使白细胞释放溶菌酶增多,从而使白细胞更好地消灭病原菌;(2)对胃肠蠕动和多种消化酶分泌有调节作用,使胃肠道功能正常化 [15]。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足三阴经交会穴,是针灸临床使用最广泛的特定穴之一。具有补脾胃、促运化、通经络、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理精宫之功效。通过针刺该穴可以调节大脑皮层与内脏神经机能 [16]  ,促进平滑肌的收缩,增强胃肠蠕动。行血中之气,疏通气中之滞,使腹胀症状消失。
  
  总之,吗啡复合液穴位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及预防不良反应有其独特的优点。(1)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完美结合,起到了局部用药、全身调理,标本兼治之作用,弥补了现代医学在术后镇痛治疗方面的不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2)给药途径本身所具有的治疗作用与相应药物的药理作用之间体现出了协同、互补、强化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疗效;(3)操作方法简单,取穴方便,安全性高,可作为术后镇痛之良策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杜斌,胡平,段云英,等.术后硬脑膜外镇痛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1,13(16):2498-2499.

  2 吴钰,原士诚.临床用药须知.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4-98.

    3 Tane Scott,Huskisson.Grasphic Represention of Pain.Pain,1976,21:75.

    4 李云江.曲马多、吗啡用于ENT手术后IPCA对比研究.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1):33-35.

    5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48.

  6 骏良.硬膜外腔注入复合液用于手术后止痛消胀.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1):67.

    7 陈绍洋.硬膜外腔应用新斯的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2):118-119.

    8 江明性.药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30-256.

    9 随波.新斯的明硬膜外腔注入用于术后镇痛.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1):67.

    10 刘祖舜,周爱玲,丁斐,等.腧穴对药物(化学性刺激)的反应性.上海针灸杂志,1996,15(5):33.

    11 叶静君,刘勇,陈兵,等.改良截石位配合穴位注射减轻产痛缩短产程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77-278.

    12 石光.水针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79.

    13 范刚启,陆斌.穴位注射疗法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中国针灸杂志,2001,21(7):437-440.

    14 赵美玉.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肠胀气效果观察.中华医学论坛杂志,2003,2(23):60-61.

    15 王锦,张飞香,李益珍,等.病毒唑、维丁胶性钙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小儿冬季腹泻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1,21(12):719-720.

    16 胡芬棠,刘建国.针刺三阴交治疗脑血管意外尿潴留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1,21(8):479. 

  作者单位:457000河南省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作者: 贺献平 2005-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