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4期经验交流

基层医院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的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自1990~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脑血管病病人211例,现概述如下。脑血栓者137例(含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栓塞4例,脑出血6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诊断半数以上为拟似诊断)。2讨论脑血管病病情急、重,诊断若不及时准确,预后不良。在治疗上,急性期我们一律不急于应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治疗,只给予常规甘露醇、地塞......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0~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脑血管病病人211例,现概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1例中,男117例,女94例。年龄:31~40岁7例,41~50岁22例,51~60岁69例,61~70岁78例,71~80岁29例,80岁以上4例,30例以下2例。脑血栓者137例(含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栓塞4例,脑出血6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诊断半数以上为拟似诊断)。

    1.2 临床表现 高血压为151例,血压正常为60例,神志清楚136例,神志模糊60例,昏迷27例,呕吐55例,脑疝16例,头痛121例,肢体瘫痪30例,脑膜刺激征阳性为3例,失语者11例,假性球麻痹8例。

    1.3 合并症 合并糖尿病者20例,高脂血症者81例,高粘血症者54例,颈椎病者28例,格林巴利1例,应激性溃疡19例。

    1.4 预后 死亡20例,其中14例12h内死亡,6例3天后死亡;治愈60例,好转131例。

    2 讨论

  脑血管病病情急、重,诊断若不及时准确,预后不良。我院在无CT检查的情况下,重视缺血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鉴别,用传统的鉴别方法,如活动、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急、有头痛、呕吐、神志不清、巴氏征阳性、血压很高、脑脊液为血性,可确诊为出血性疾病,如上述情况只符合1~2项者以可疑出血性疾患处理。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安静状态下,凌晨4点~12点发病率最高。在治疗上,急性期我们一律不急于应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治疗,只给予常规甘露醇、地塞米松及高渗糖交替使用降颅压,胞二磷胆碱及脑活素营养脑细胞,支持治疗及对症观察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等治疗;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后期给予配合针灸、中药活血化瘀、益气通路等治疗。在治疗脑血管病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脱水疗法:但必须注意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一旦4h尿量少于250ml时,要重视检查肾功能,1周为1个疗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慎用高渗糖,因易造成体液低渗,细胞水肿,所以最好不用或少用。(2)血压调整:临床实践认为脑出血后患者短暂再出血罕见,由于颅内压逐渐增高,血管破裂可以自然闭合。此时高血压是克服颅内压维持有效脑灌流所必须的,故发病期不宜急于用降血压药物,以免减少脑血流而加重脑水肿,应着重于控制脑水肿,颅内压下降,血压会骤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可改变其体位以调节脑血流量。(3)改善脑血循环:临床多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可疑脑出血者不宜早期使用,待发病2周以后病情稳定后慎重使用。凡大面积脑梗塞造成脑内盗血,不可早期使用,凡临床确诊脑血栓形成者可以立即使用。(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并非必须在急性脑血管常因下丘脑受损,易导致应激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应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时易加重或应慎用,一般在急性期短期应用有助于控制脑水肿。(5)止血剂的使用:脑出血后一般均能自动止血,止血药的应用是为了防止或治疗消化道出血,常用止血药为6-氨基乙酸、止血敏250~500mg,脑血栓形成则无须用。(6)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及时吸氧,如出现感染应用抗生素。定时翻身,以防褥疮发生。

  作者单位:833408新疆农五师89团医院 

作者: 盛从容 高俊辉 2005-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