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6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体会。方法选择皮肤科单一西医治疗荨麻疹疗效欠佳的病例,结合用中医治疗。结论按荨麻疹证候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快速治标,中医调理治本,标本兼治,达到临床预期效果。荨麻疹是有过敏体质的人对于外在或内在某种激发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反应,其症状全身任何部位,甚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体会。方法 选择皮肤科单一西医治疗荨麻疹疗效欠佳的病例,结合用中医治疗。结果 运用疏风、清热、补气、健脾、养血、止痒等方法,结合西医方法,收到较好疗效。结论 按荨麻疹证候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快速治标,中医调理治本,标本兼治,达到临床预期效果。

   荨麻疹是有过敏体质的人对于外在或内在某种激发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反应,其症状全身任何部位,甚至食道胃肠粘膜或局限在某处,发生大小不等,鲜红、淡红或苍白色,形状不规则的风团,来去无踪,一日内可反复多次,常引起难忍的剧烈瘙痒,病情反复缠绵难愈。西医治疗以非特异性抗过敏、止血、自血免疫等方法治疗,但症情反复,严重时影响饮食,睡眠,工作,甚至可引起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中医治疗荨麻疹大多从肺、脾、肝、肾辨证治疗。《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谓包。”肺主皮毛是指肺脏通过它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于皮毛。以滋养周身皮肤、毛发、肌肉。《素问·瘘论》说:“脾主身之肌肉,脾位于中焦,它的生理功能,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及四肢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四肢轻巧,灵活有力。肝位于胁部,主疏泄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素问》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由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身之筋膜。”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管运动的组织。肾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二阴,其华在发,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的精气促进生长发育。肾藏精,精生髓,髓归于骨中,滋养骨骼则坚固有力。精与血又是互生的,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其生机则根源于肾气。本文笔者使用西医基本处方息斯敏、赛庚啶、甲氰咪胍、VitC,疗效久佳病例结合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推理根据,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精血同源的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将荨麻疹分为风热型、气虚湿滞型、血虚型、阴虚血热型。

   1 临床资料

   1.1 风热型 起病急,尤以儿童、青年多见,伴恶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皮肤见不规则团状粉红色疹块,舌质红,苔黄,脉浮数。中医治疗,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为治则,拟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例1,患者,男,12岁,患儿既往身体健康,近3天突然头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粉红色团状皮疹,伴微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咳嗽,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中医辨证,风热血毒。治疗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为治则,拟银翘散加味。处方:银花15g,连翘10g,桔梗10g,芦根15g,淡竹叶10,牛蒡子10g,荆芥10g,生地20g,丹皮10g,赤芍10g,甘草3g,板蓝根15g。3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不恶寒,不发热,偶然皮肤似有粉红色团状疹块,咽痛,微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守上方加杏仁、黄芩,续服三剂而愈,血常规检查正常。

   1.2 气虚湿滞型 起病皆因脾虚中气不足,湿浊内生,薰蒸肌肤,病情反复,尤以中老年人居多,胃纳不佳,脘腹不适,腹痛大便稀烂,神疲乏力,皮肤反复出现粉红色团状疹块,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中医治疗,以补气健脾,芳香化湿为治则,方用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合平胃散加减。例2,患者,男,65岁。患者皮肤反复不规则出现团状疹块,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本院门诊就诊。症见头面、四肢呈不规则粉红色团状疹块大小不一,形体消瘦,胃纳不佳,脘腹胀满不适,神疲乏力,大便稀,口淡,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中医辨证,气虚湿滞,治疗以补气健脾,行气燥湿为治则,方用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合平胃散加减。处方: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苍术10g,川朴15g,陈皮8g,北芪45g,防风10g,薏苡仁30g,木香8g,3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胃纳稍有好转,伴腹胀不适,大便稀,四肢困倦乏 力,皮肤见不规则粉红色团状疹块,瘙痒减轻,舌质淡,苔白腻,守上方加白豆蔻、枳壳、神曲。续服5剂。三诊:服药症状明显好转,偶有团状皮疹。胃纳佳,腹不胀,二便正常,舌淡,苔薄腻。脉细,守上方加减调治数10剂而愈。


   1.3 血虚型 本型以妇女多见,因妇女月经不调,经血过多,或崩漏带下,症见眩晕,四肢麻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心慌,皮肤反复见不规则粉红色团状疹块,瘙痒,舌质淡,苔白,脉虚细。中医治疗,以补气养血,疏风止痒为治则,方用八珍汤、四物汤合逍遥散。例3,患者,女,36岁,患者近3个月反复月经不调,经血量多,血鲜红伴血块,眩晕,心悸,四肢麻木,下腹阵发性隐痛,皮肤见不规则粉红色团状疹块,纳少,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虚细。中医治疗补气养血,止血,疏风止痒。处方: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8g,熟地10g,川芎10g,白芍15g,北芪30g,阿胶15g,黑山枝10g,艾叶10g。3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经血量小,似眩晕,肢麻,心悸,皮肤见不同程度团状诊块,舌淡,苔白,脉细,守上方加防风10g,乌梢蛇15g,连服5剂。三诊:经血已止,瘙痒症状减轻,改用归脾汤、四物汤、逍遥散加减调治而愈。

   1.4 阴虚血热型 本型以阴虚火旺者居多,偶有高热津伤所致,其症见口干,口燥,心烦,失眠,见深红色皮肤团状疹块,小便黄赤,腰痛,梦遗,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中医治疗滋养肝肾,养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汤、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减。例4,患者,男,52岁,患者素体阴虚,近半年皮肤反复见常红色团状疹块,心烦,失眠,口干,皮肤干燥,夜尿多,腰膝酸软,梦遗,小便赤,舌质红,苔薄黄干,脉细数。中医治疗,滋补肝肾,育阴清热。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熟地20g,丹皮10g,淮山药20g,茯苓15g,山萸肉10g,白芍15g,牛膝15g,蝉蜕8g。3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睡眠好转,心烦口干减轻,皮肤反复呈现红色团状疹块,纳可,二便正常,舌红,苔干,脉细数,守上方加麦冬12g,太子参20g。续服5剂。三诊:症情明显好转,偶有皮肤团状疹块,睡眠佳,口不干,仍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拟用六味地黄汤、生脉散、杞菊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调治数10剂而愈。

   2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症状是以头面部,躯干,四肢呈现大小不等团状疹块,呈粉红色伴瘙痒,可发生在不同年龄组,且病情反复缠绵难愈,西医治疗以非特异性抗过敏为主。中医则从标本治疗。皮肤瘙痒团状疹块是标,但其病变本质在里,故辨证治疗,从脏腑论治,本文将荨麻疹分为四型,是根据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精血同源的生理特点。皮肤是内脏外候,内脏功能失调,势必反映在肌表,故疏风清热从肺治疗,补气健脾燥湿从脾治疗,补气养血从肝治疗,滋养肝肾,养阴清热从肾治疗。 

    作者单位:514500广东省兴宁市慢性病防治院

作者: 李庆云 2005-5-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