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7期临床医学

锥颅血肿吸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1例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是目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近3年来我院应用锥颅血肿吸取术[1]救治出血量大的高血压脑出血4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33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手术治疗组(手术组)41例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61岁。头颅CT显示......

点击显示 收起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是目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近3年来我院应用锥颅血肿吸取术 [1]  救治出血量大的高血压脑出血4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33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术治疗组(手术组)41例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61岁;有高血压病史21例。术前按意识状态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13例,Ⅲ期9例,Ⅳa期5例,Ⅳb期4例,Ⅴ期1例。头颅CT显示:基底节出血31例,皮层下出血4例,丘脑出血6例,其中破入脑室9例(丘脑出血6例,基底节出血3例),中线结构移位23例。平均出血量54ml(最多130ml)。

    保守治疗组(保守组)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9~82岁,平均61.2岁,有高血压病史20例。按意识状态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8例,Ⅳa期3例,Ⅳb期2例,Ⅴ期2例。头颅CT显示:基底节出血28例,皮层下出血2例,丘脑出血3例,平均出血量48.8ml。

    两组性别、年龄、出血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按意识状态分期同级别进行比较。

    1.2 方法 保守组: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补充,必要时给予鼻饲,酌情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青霉素抗感染,西米替丁及洛赛克等防治应激性溃疡,β-七叶皂苷治疗脑水肿并抗自由基,必要时控制血压。手术组:在保守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锥颅血肿吸取术。以头颅CT片所示血肿中心点为靶点,用筛板式简易定向尺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3~4ml逐层浸润麻醉穿刺点头皮(昏迷较深者可免)。由助手固定好病人头部和肢体,以防乱动。术者用左手固定病人头部穿刺点,右手持颅锥垂直向下刺破头皮各层软组织和加压锥通颅骨,当有落空感时即可停锥。将导丝由颅锥一侧槽内放入颅内,左手固定导丝,右手将颅锥缓缓退出颅外,将去针芯的穿刺针套在导丝外面缓慢地插入颅内和停于脑外,随即拔出导丝和置入圆钝头针芯,用穿刺针刺破硬脑膜后按预定深度向血肿腔内垂直进针,边进针边拔出针芯观看有无瘀血涌出。一旦有瘀血流出,或进针到预定深度仍未见瘀血流出时,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至抽出瘀血,才告穿刺成功。经多方位反复抽吸至不能再抽出瘀血,且抽出的总血量已达85%以上时即可拔针 [2]  ,若一次抽吸达不到消除血肿目的时,可通过穿刺针向血肿腔内缓慢注入尿激酶1~2万U/次,再将硅胶管经导丝导入血肿腔内,夹管4h后开放引流,直至抽出血量达85%以上时即可拔管。

    1.3 疗效评价 两组分别观察病死率,随访半年观察日常生活能力(ADL)。ADL 1 :完全恢复社会生活;ADL 2 :部分恢复社会生活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 3 :家庭生活需人帮助,拄杖可行走;ADL 4 :卧床不起,但保持意识;ADL 5 :植物生存状态。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临床分期(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疗效 手术组病死率(22%)明显低于保守组(51.5%),U=2.58,P<0.05。预后优良率(ADL 1~3  )手术组优于保守组,其中两组临床Ⅰ~Ⅱ期对比分别为90.9%和61.1%,U=2.25,P<0.05;临床Ⅲ~Ⅳa期对比分别为76.9和9.1%,U=2.97,P<0.01。手术组丘脑出血6例中3例死亡,皮层下出血4例均达ALD 1 水平。见表1。

    2.2 血肿吸收率 术后1周内复查CT示残余量为20%~40%,10日以上复查示血肿均接近或全部吸收。较保守治疗血肿提前2周左右吸收。手术组再出血4例,其中2例为超早期手术(发病4h之内),2例为过度抽吸(一次分别抽吸94%和90%)。保守组未发现再出血,但有3例发现原血肿扩大。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发病突然,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而致死亡。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可阻断其导致的恶性循环,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国内的李震中等 [3]  得出血肿吸收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较大面积的血肿进行清除更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本组采用CT简易定向对血肿进行抽吸,并且尿激酶溶解血块,取得显著疗效,术后CT复查证实、能较彻底清除血肿。由于操作简单,创伤极小,在床头进行,更易于被年老体弱者接受。筛板式定位尺定位,所有病例顺利刺中血肿。

    本组结果显示:该方法显著降低了病死率(22%)与开颅术相比病死率25% [4]  相近创伤小,适应证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能力。Ⅰ~Ⅱ期和Ⅲ~Ⅳa期患者预后优良率(半年随访达ADL 1~3  水平)均优于保守组(分别为P<0.05和P<0.01)。手术组Ⅲ期9例,达ADL 1~2  者5例(55.6%),可见该法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

    关于手术适应证及时机:此项手术适应证广泛,几乎脑内各个部位的血肿达到一定容量,尤其是出现脑危象时均可考虑行定向手术清除血肿或行脑室外引流(如脑干出血 [5]  )。多器管衰竭、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全身有出血倾向者,则宜视为手术禁止证。对年龄>70岁或病势凶险,已有脑疝形成时,是否需紧急手术,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自主呼吸是否已经停止,二是患者家属是否坚决要求抢救。因为该手术快捷,损伤较轻微,只要有希望就要努力。关于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发病7h内)早期(发病48h内)延期(发病48h以后)手术,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认识。本组病例中,25例在发病后24h内手术,其中5例在发病后4h手术,发病24~48h之内手术者8例,48h以后手术者8例。我们赞同超早期手术,因为超早期手术,不仅可以预防急性期再出血和脑水肿,还可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损 伤。本组2例发病后4h手术者年龄为70和74岁,基节出血量分别为60ml和70ml,且均少量破入侧脑室,由于手术及时,疗效均较满意。笔者认为,接诊时只要手术指征明确,条件具备便立即进行手术,而不必过多强调手术时间的长短,但不宜短于4h,以减少再出血的可能。

    锥颅术在非直视下进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再出血。我们体会,为避免再出血,一是不宜超早期进行(<4h),二是避免过度抽吸,三是抽吸速度不宜过快,遇有再出血,我们均行二次抽吸。此种情况共4例,死亡1例,ADL 4 1例,ADL 2 1例,ADL 1 1例。尚未发现第3次出血者。

  参考文献

  1 于新.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3,1(3);147-149.

    2 粟秀初,孔繁元.现代神经内科急症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2-83.

    3 李震中,母成贤,毛俊雄,等.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速度相关因素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2,9(1):15-16.

    4 李景荣,郑立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的近期疗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3):166-167.

    5 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24-239.

  作者单位:712100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心脑血管科

作者: 李世敬 耿新军 曹宏亮 2005-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