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0期检验与临床

腹部结核误诊50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腹部结核是发生于腹部,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由于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于同腹部其他疾病相混淆而误诊,本院1992~2002年收治的腹部结核50例,试分析其误诊原因,并就该病的诊断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2辅助检查B超检查15例,其中8例提示腹腔中等量腹水,7例有低回声区的肿块或腹腔内淋巴结肿大,......

点击显示 收起

  腹部结核是发生于腹部,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由于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于同腹部其他疾病相混淆而误诊,本院1992~2002年收治的腹部结核50例,试分析其误诊原因,并就该病的诊断作一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2~35岁,藏族40例,汉族10例,病程2个月~1.5年,平均6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5天,其中1例肠瘘未愈自动出院,其余住院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近期恢复良好而出院。出院后抗痨治疗半年以上者未复发,随访1~3年。本组病例腹痛为主要症状共13例,腹胀15例,低热7例,高热10例,腹泻3例,便秘5例,食欲减退10例,消瘦13例,月经紊乱7例。体征:多数患者因腹水来求诊,有11例因右下腹压痛肿块,腹壁柔韧感3例,不全梗阻5例,贫血貌3例。
   
  1.2 辅助检查 B超检查15例,其中8例提示腹腔中等量腹水,7例有低回声区的肿块或腹腔内淋巴结肿大,胸部摄片18例,2例提示有肺结核。其余抽腹水作抗酸杆菌确诊。
  
  1.3 术前及术中诊断 本组有11例术前考虑阑尾脓肿及回盲部肿块、腹痛待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11例经肉眼观察及活检送病检而确诊。
  
  2 讨论

  本病误诊率较高,分析其原因:(1)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各种辅助检查往往也难以定性,以至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2)本病为少见病,临床医生对本病往往缺乏警惕,认识不够,本组有7例,因反复上腹部及脐周疼痛不适,B超示胃炎或胆囊炎,经对症治疗无好转,数月后出现腹水,病情加重收住院,加之本院缺乏有效、可靠的辅助检查设备而诊断符合率低。一般认为,患有肺结核的年轻患者,或有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者,若出现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大便习惯改变,右下腹肿块伴低热、盗汗、消瘦,应考虑腹部结核之可能。在民族地区县级综合医院中缺乏必要的辅助设备,除常规的辅助设备检查外,更重要的是每一位临床医师要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尽早确诊。本病应与腹腔内恶性肿瘤、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B超、CT检查对本病有定位意义,并能提示周围器官组织的累计情况,但最终确诊需要活体组织的病理学检查,OT试验简单易行,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近年报道腹腔镜检查对腹部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从本组资料来看,本病有较长时间的病史,临床医师以其它消化道疾病对症治疗后无好转,晚期出现腹水,肿块伴低热,盗汗时才重视,笔者认为患者一般情况好、无恶液质表现,且年龄较轻,则有助于同癌肿的鉴别,如能排除癌肿,而同其他炎性改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又无法鉴别是借助辅助检查作腹穿,如有腹水根据腹水性质腹内注入抗痨药物及半月左右的诊断性抗痨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对于疑难病例,剖腹探查仍为有效的诊断手段,对于伴有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或肿块压迫周围主要脏器者,更应及早剖腹探查。过分地依赖辅助检查,往往延误病情,因此,临床医生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应想到本病可能,相对地给予有效的检查和治疗,必要时剖腹探查实为可行手段。

  作者单位:626000四川省康定县人民医院外科

作者: 降 措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