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1期中医中药

电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48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项背肌筋膜炎是由于肌肉、筋膜无菌性炎症引起颈、背、肩等劳损,致多处发生疼痛、麻木为症状的疾病。笔者采用电针疗法,疗效满意。长期伏案工作者25例,软组织急性损伤治疗不彻底5例,某种强制体位工作(如木雕工等)18例。2治疗方法2。...

点击显示 收起

  项背肌筋膜炎是由于肌肉、筋膜无菌性炎症引起颈、背、肩等劳损,致多处发生疼痛、麻木为症状的疾病。本病主要表现为颈项、背部广泛性酸胀痛,有敏感性压痛点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笔者采用电针疗法,疗效满意。现将2003年5月2004年3月门诊收治的4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17例,女3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4月;病左侧15例,病右侧27例,两侧发病6例。长期伏案工作者25例,软组织急性损伤治疗不彻底5例,某种强制体位工作(如木雕工等)18例。全部病例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正常。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阿是穴(压痛点或局部条索状及结节状物处)、风池、天柱、颈夹脊(C 2~4  )、肩外俞、曲垣、秉风、肩井、肩胛骨内侧缘(平T 4~5  )。
   
  2.2 操作 患者取侧卧位,取28~30号毫针,阿是穴行双针刺(双针刺指粗细相同的两根针同时刺在一个痛点上) [1]  ,余穴直刺或斜刺,局部得气以患者有酸胀感、医者指下沉紧感为度。接G6805型电针仪,电针接线同侧风池、天柱一组,颈夹脊C 2~3  、C 4 一组,肩井、肩外俞一组,曲垣、秉风一组,肩胛骨内侧缘一组,施连续波,频率4次/s,强度以穴位局部肌肉跳动,患者感舒适为度,留针30min,针后阿是穴拔罐,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原有症状消失,颈肩部活动恢复正常,随诊3个月未见复发;好转:原有症状消失,颈肩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随诊3个月中受寒湿劳累复发;无效:原有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39例治愈,占81.3%;7例好转,占14.6%;无效2例,占4.17%;总有效率95.9%。其中1个疗程治愈28例。
   
  4 讨论

  项背肌筋膜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外感风寒湿邪,劳倦过度,而使气血凝滞,脉络瘀阻,不通则痛。因此针刺取阿是穴及邻近腧穴,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旨在疏散风寒,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以达通则不痛之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病与职业性劳动、外伤,尤其是软组织的细微损伤有关。在外伤、劳损、牵拉、寒冷等因素作用下,局部肌肉、肌腱发生无菌性炎症,使肌筋膜变性纤维化,形成条索状及结节状物。有炎性变的肌筋膜,其间的感觉神经将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组胺、5-羟色胺、激肽类物质等)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并因此在肌肉活动,牵拉或摩擦时引起疼痛。因受力关系,压痛点、条索状及结节状物多位于肌筋膜骨附着处或肌肉肌腱交界处。疼痛带来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可引起局部缺血,以致肌肉内代谢物质不能排出,刺激局部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这种损伤———疼痛———肌肉痉挛的反复恶性循环,最终使颈项背部广泛性酸胀痛。改变这种状况,其根本是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肌肉痉挛,解除疼痛。取阿是穴及其邻近腧穴,结合局部肌肉的解剖位置接电针,风池、天柱位于斜方肌,曲垣、秉风位于岗上肌,肩井、肩外俞位于斜方肌,肩胛骨内侧缘(平T 4~5  )位于菱形肌,同侧颈夹脊C 2~3  、C 4 位于项后肌,使整块肌肉跳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且阿是穴针后拔罐局部瘀血,瘀血的消退过程加强该处通经活络。双针刺阿是穴,增强局部得气感,从而达到疼痛缓解、条索状或结节状物逐渐缩小至消失的功效。电针治疗此病简便有效,需注意的是局部肌肉接电针时强度宜适中,不宜太大,以防病人感疲劳。

  参考文献
    
  1 朱士涛.双针刺的临床应用.当代针灸名家,2003,170.
    
  作者单位:322100浙江东阳市中医院针灸科 

作者: 吴晓兰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