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2期中医中药

慢性咽炎从胃论治

来源:INTERNET
摘要:慢性咽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临床表现为咽喉不适、异物感、干咳、胸闷、多诞、口淡纳呆或口苦咽干。临床中常用多种抗生素、消炎药均不能奏效。慢性咽炎病因多为饮食不节,嗜好饮酒吸烟,恣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肝失条达,肝气郁结,遁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脾胃素虚,肝郁脾虚,聚湿成痰,痰气结于咽喉而发病。1脾胃虚......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咽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临床表现为咽喉不适、异物感、干咳、胸闷、多诞、口淡纳呆或口苦咽干。病情多缠绵难愈。临床中常用多种抗生素、消炎药均不能奏效。慢性咽炎病因多为饮食不节,嗜好饮酒吸烟,恣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肝失条达,肝气郁结,遁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脾胃素虚,肝郁脾虚,聚湿成痰,痰气结于咽喉而发病。笔者据此从胃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辨证分型
   
  1.1 脾胃虚寒型—健脾温中法 本型病例表现为咽喉不适,隐痛,干咳伴纳呆,肢冷畏寒,便秘,倦怠乏力,咽喉干燥,舌淡或淡红,边有齿痕,脉细等临床表现。脾胃虚寒,病程迁延日久。治疗当以健脾温中。常用基本方为: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半夏、麦芽、谷芽、吴茱萸、干姜、砂仁、白豆蔻。方中六君子汤健脾益以培中土之虚,吴茱萸、干姜、砂仁温中散寒,麦芽、谷芽等消食导滞,以助中焦运化。
   
  1.2 湿阻中焦型—理气健脾化湿法 患者多梅雨天气感咽中有异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伴胸闷不舒,纳差,溲清长,大便稀,痰少色白,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以理气健脾化湿法。基本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辅以苍术、白术、佩兰,香薷健脾化湿。伍用枳壳、半夏以增强胃动力。
   
  1.3 肝气郁结型—行气疏肝解郁法 病例多忧虑多思,或烦恼难泄,肝气郁滞,木旺犯土,脾胃虚弱,失于宣降,聚津为痰,湿凝成涎,痰气结于咽喉,则咽如物阻,隐隐作痛,伴胸闷,胁肋隐痛,睡眠不安或失眠,女性月经不调。咽后壁淋巴滤泡较多,舌红苔黄腻,脉数或弦滑。治以半夏厚朴汤、越鞠丸加减化裁。常用柴胡、郁金、川楝子、白芍疏肝,半夏化痰降涎,厚朴行气开郁和胃,代赭石、降香降逆,香附、苏梗消胀降逆,气和则病无由生。
   
  1.4 郁久化热型———理气解郁清热法 肝胃气郁,郁久化热,胃气上逆,症见咽喉痛,口苦,咽干,胸胁苦闷,大便干结,尿赤,咽峡或扁桃体红肿,舌苔黄,脉数或弦数。治当逍遥散合元参、射干、牛蒡子、千张纸、枳术丸,热重者加公英、连翘等。
   
  1.5 胃阴虚型———益胃养阴法 证见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干咳,倦怠乏力,消瘦,纳呆,口干,便秘,舌红少苔或暗红,脉细数。常用益胃汤、百合乌药汤,药用太子参、北沙参、麦冬、天冬、花粉、葛根、元参、知母等。
   
  2 讨论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病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咽痛,干咳等症状,即临床中所见的慢性咽炎病证。笔者对临证中慢性咽炎辨证分型,从胃论治,取得较好疗效,许多数月数年顽疾在短期内治愈,且不易复发。

  作者单位:521021潮州市中心医院 

作者: 石钦胜 2005-6-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