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3期临床护理

红皮症型银屑病的护理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红皮症型银屑病,可以突然发病或由其他类型的银屑病患者经不当的治疗,特别是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诱发转化而成。由于红皮症型银屑病的皮肤及全身症状较重,在护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根据12例红皮症型银屑病住院病人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住院红皮症型银屑病患者1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红皮症型银屑病,可以突然发病或由其他类型的银屑病患者经不当的治疗,特别是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诱发转化而成。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为多,男女均可发病。皮损广泛,累及全身包括面部、躯干、四肢手足,皮肤潮红、脱屑明显,有时有浮肿,可有正常皮岛,常伴有发热、关节疼痛、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由于红皮症型银屑病的皮肤及全身症状较重,在护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根据12例红皮症型银屑病住院病人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住院红皮症型银屑病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4例年龄30~40岁,40~50岁6例,60岁以上2例,12例患者均有寻常型银屑病病史,最短1年,最长15年,伴发热者7例。
   
  2 治疗

  12例患者均采取外用药物对症治疗同时系统用药,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病情危重者给予支持治疗。

  3 护理要点
   
  3.1 环境的护理 保持病室内温度24℃~25℃,相对湿度60%~70%,病房内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灰尘,防止病人创面感染,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康复。

  3.2 皮肤护理
   
  3.2.1 清创处理 12例病人入院后均做了简单清创,然后完全暴露创面并直接涂1∶1的凡士林羊毛脂软膏。早期由于创面渗液多,药液消耗快,要注意勤换药,每3~5h换一次,并保持所有创面的湿润及有效的药液层,充分暴露创面,受压部位,定时翻身换药。换药方法:上药前先用无菌纱布将创面引流后的白色分泌物尽量沾去,再在创面涂上一层约1mm厚度的外用药;并适当清除创面周边脱落坏死上皮。上药1周后,因创面渗出液逐渐减少,创面开始干燥,此期换药不仅要清除创面分泌物,而且需剪掉坏死组织及痂皮,剪痂时要保持创面少出血为原则,然后上药以使创面尽快修复。如厚痂性皮损可用湿润烧伤膏外涂包扎24h后去除痂皮;有脓疱者应用无菌剪刀剪除疱壁;化脓性皮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也可用3%硼酸水湿敷后涂50%凡士林羊毛脂。患处原有糊剂可用植物油或石膜油轻轻揩去,粉剂已干燥硬结者应用温水浸泡后再揩去。换药注意点:换药时必须注意室温,防止着凉;换药时动作应轻、柔、快,不加重皮肤损害。
   
  3.2.2 创面观察,预防交叉感染 随时观察创面的色泽、水肿程度、气味,渗出液应严密观察,积极补液,同时注意有无炎性浸润。采用包扎疗法的病人注意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大面积换药时应用不同的药物外用,注意观察有无中毒症状,以防药物过量吸收中毒。

  3.3 保证营养和水的供给 由于红皮型银屑病伴随着高能量消耗,创面渗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消耗增多,及时给予高营养饮食对病人是至关重要的,每日除静脉补充葡萄糖、白蛋白、人体冻干血浆、鲜血等外,还应给予营养丰富的牛奶、豆浆、猪肝泥、蛋泥及鸡鸭鱼肉、维生素含量高的流质、半流质和普食。保证每日供应能量饮食3500kcal、100g蛋白质。12例病人无一例营养不良,为创面修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 心理护理 由于年龄、文化修养、婚姻的不同,产生了不一样的心理顾虑。集中表现在对容貌的担心、害怕家人的嫌弃、对疾病的焦虑等问题。12例病人中有8例担心自己相貌,害怕见人心理压力重,经精心护理和心理护理,消除了心理负担,创面修复满意,已高兴出院。入院早期病人常表现为急躁,继而表现为抑郁,担心创面修复情况,修复期则表现为焦虑。我们针对不同心理的病人,进行了不同的谈话和鼓励,使他们心情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为治疗提供了保障。
   
  3.5 早期功能锻炼 当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发关节炎时,症状往往较重,关节常遭到破坏,实施早期锻炼,促进了肢体肿胀的消退,有益关节功能的恢复。

  4 护理效果
   
  12例红皮症型银屑病病人均已临床治愈,1例双上肢屈伸功能正在恢复中,4例创面有色素沉着。体重均有增加,无其他合并症。12例患者均在随访中。
   
  5 讨论

  红皮症型银屑病的皮肤损害和全身症状较重,在护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我们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采取系统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病人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创面,预防感染。换药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换药时动作应轻、柔、快,不加重皮肤损害;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不同的皮损采取适当的外用药并随时观察创面的发展情况,出现感染时及时处理。同时注意心理护理,减少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反应。

  作者单位:222003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 

作者: 严书棣 2005-6-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