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4期临床医学

对糖尿病前期控制的思考

来源:INTERNET
摘要: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其发病与糖尿病家族性,不良生活习惯,体力活动少,大量饮酒,精神长期紧张等因素有关。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被誉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到2010年可上升到6000万人。...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其发病与糖尿病家族性,不良生活习惯,体力活动少,大量饮酒,精神长期紧张等因素有关。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被誉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常需终身治疗,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而且还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到2010年可上升到6000万人。因此,就要引起我们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和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可能降到最低水平呢?以下是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1 看你是否高危人群?
    
  (1)高危人群指家族史阳性,具有某种遗传标志和免疫等标志的人群。父母、兄弟姐妹或有其他亲属有糖尿病者,肥胖者、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者。(2)40岁以上者,尤其是40岁以上,体重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大于25的肥胖者。(3)有高血压冠心病、高三酰甘油、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者(有一项以上异常)。(4)有分娩特大胎儿史者(4kg以上)。(5)以往曾有一次或多次出现空腹血糖异常或葡萄糖耐量减低(如餐后2h血糖)、经复查葡萄糖耐量正常者。
    
  2 糖尿病前期健康指标界定
    
  2.1 正常人的血糖(指的是静脉血浆糖值) 空腹时应低于6.1mmol/L。进餐后(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时低于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等于或高于7.0mmol/L或进餐后2h血糖等于或高于11.1mmol/L,那就得了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及/或进餐后2h血糖值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即称为糖尿病前期,属于一种中间过渡状态。

  2.2 糖尿病前期分类
   
  2.2.1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处于糖尿病前期范围内,而进餐后2h血糖正常,可称为空腹血糖受损(简称IFG)。

  2.2.2 糖耐量受损 空腹血糖正常,而进餐后2h血糖处于糖尿病前期范围内,称为糖耐量受损(简称IGT)。
    
  2.2.3 IFG+IGT 空腹血糖和进餐后2h血糖均处于糖尿病前期范围内(简称为IFG+IGT)。
   
  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基本相近似,2/3~3/4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仅表现为进餐后血糖增高,即呈糖耐量受损状态,因此如果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就容易使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被漏诊。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前期者每年有7%~11%会转变成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者的糖尿病年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的6倍。可见,人群中糖尿病前期者的症状大多表现隐匿,但他们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候补队员。

  3 糖尿病监测
    
  3.1 尿糖 尿糖的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序上可以反应血糖的变化,其方法具有无痛苦,简便、经济、易操作等优点。但它只是一种定性检测手段,不能准确反映某时某刻的血糖水平,一般不作为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检测方法:近年来,采用尿糖试纸。
   
  3.2 血糖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病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报道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病的危险与患者的高血糖明显相关,血糖越高,并发病越多。
   
  3.2.1 检测方法 快速血糖仪。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创伤性小、用血量少,出结果快的优点。但由于快速血糖仪容易受温度、采血方法、采血量等因素的影响,不适合病人家中自测,比在医院抽静脉血的检测结果低。随着科学发展,新型血糖仪正在不断诞生。有些血糖仪具有自动调整功能,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3.2.2 检测时间 因人而异,一般按照以下原则:(1)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如正在采用饮食运动疗法或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者,则每1~2周测定一次(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最好是测定三餐后血糖);采用胰岛素疗法者至少3~7天测定一次空腹和三餐后血糖。(2)治疗达标者,可以适当减少血糖监测频率,但至少每月应测定一次。在检测过程中,如以往达标且病情稳定者,一旦发现血糖升高,必须尽快找出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如进餐过多,药物漏服,运动量减少等,并请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血糖再次控制不理想,还需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3 血压 糖尿病患者常伴发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压并呈,极大增加了冠心病、卒中的危险性,故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最好在家中备有一个袖珍电子血压测定仪,若原来无高血压,则应每月坚持测量一次;若原来有高血压,则需每天测量一次(最好早晨起床后)。此外,每次去医院应该测量血压。若血压控制不佳,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由于部分降血压药需经一定时间才能起效,故需观察血压时间长些再调整治疗方案。
   
  3.4 体重 肥胖可导致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故控制体重是糖尿病治疗的方法之一。
    
  4 定期去医院检测的项目

    
  4.1 血糖 让医生了解患者近阶段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检测2~3个月的整体血糖水平,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该指标不受进食的影响,正常值为3.2%~6.2%(电泳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了解近2~3周的整体血糖水平。该指标不受进食影响,正常值为1.65~2.15mmol/L。一般2~3周测定一次。
   
  4.2 血脂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故糖尿病患者必须经常检测血脂。1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多表现为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以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每3~4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如轻度异常进行控制饮食;若重度异常,则应予降脂治疗。血脂转为正常后仍应坚持每年检查1~2次。

  5 如何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5.1 生活方式重塑 研究发现,要防止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转变。一些科学家对IGT者进行3年左右持续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使他们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程序降低到60%左右,如用药物干预,可使IGT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程序降低25%~30%。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总的趋势是体力活动减少,摄入食物尤其是高热量食物的量增加,结果导致体内脂肪积聚,体重增加,这是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就必需抓住糖尿病前期这个契机,在糖尿病前期进行“拦截”,即对糖尿病前期者进行生活方式重塑。生活方式重塑主要包括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加强体力活动两方面,概括起来要注意以下四点。
   
  5.1.1 超重或肥胖者要适当减少每日摄入食物的总量 使体重比原来降低5%以上。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方案。
   
  5.1.2 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无论原来有无超重或肥胖,在糖尿病前期应该减少高热量食物(如油脂类食物等)的摄入,防止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5.1.3 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品 如蔬菜、水果、粗粮、豆类等。
   
  5.1.4 经常参加各项体力活动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5.2 生活方式重塑成功与否关键要注意的几点

  5.2.1 对自己充满信心 认识到生活方式重塑可以阻断糖尿病的发展。
   
  5.2.2 生活方式重塑的具体措施 必需进行有关的健康检查后患者与医生共同讨论商定,方案必须适合个人和切实可行,在施行中应根据情况变化不断修正。
   
  5.2.3 生活方式重塑要持之以恒 同时经常与医生取得联系点。定期去医院就诊,定期随访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以及其它相关指标,如血压、血脂、心血管病等情况,并以此作为判断生活方式重塑的效果,修改方案的依据。
   
  5.3 糖尿病前期药物干预 当生活方式重塑方案不理想时,才考虑加用药物干预。目前证实,对糖尿病前期才能起有效干预作用的药物有三种:即肠道X-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双胍类(二甲双胍)及肠道脂肪酶抑制剂(赛尼可)。糖尿病前期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及选择何种药物均应由医生决定。
    
  6 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大血管病变等,这些因素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尿毒症、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在确定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相应的项目检查。在第一次检查结果正常者以后每一年复查一次以下项目。

  6.1 视网膜 包括视力、眼底镜检查。
   
  6.2 肾脏病变 首先检查尿常规,如果尿常规化验显示蛋白阴性者,还应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如24h尿微量白蛋白或随意尿的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有时还可检查肌酐清除率和血清生化(包括尿素氮、肌酐、电解质等)。一般2~3个月测定一次。
   
  6.3 神经病变 患者平时注意自己有无四肢麻木、感觉异常(如针刺感、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感、烧灼感等),如有上述症状应去医院做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
   
  6.4 糖尿病足 患者应每天检查足一次,观察皮肤温度、颜色变化、感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6.5 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 患者平时应注意有无胸闷、胸痛、心慌、一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流利,走路后下肢疼痛加重等异常。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去医院根据病情做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脏超声、血管B超、心肌同位素显像,冠状动脉造影等,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在糖尿病患者中,约90%为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容易伴发高血压、冠心病、卒中、阻塞性周围血管病,或出现特有的眼、肾、神经等并发症,生活质量及寿命将受到严重影响。医生告诫,必须及早地采取生活方式重塑及药物干预,为了远离“糖尿病”就是要多读点关于糖尿病控制的书籍;少吃热量高的食物,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饮酒等;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体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精神上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防止或延缓可致残的慢性并发症发生及发展,阻抑糖尿病这个病魔,保持一个强健的身体。 

  作者单位:401147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职工医院
   
          重庆合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宋洪超 唐孝富 2005-6-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