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4期中医中药

掌振腹部治疗中风后尿潴留46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中风后尿潴留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在临床上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现代医学除导尿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几年来,笔者采用掌振腹部治疗本病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病程最短8天,最长2月余,治疗前均通过导尿管排尿。2治疗方法患儿仰卧位,叩诊患者的小腹部,膀胱充盈达60%左右,术者以劳宫穴正对患者神阙穴,中指对正任......

点击显示 收起

  中风后尿潴留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在临床上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现代医学除导尿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几年来,笔者采用掌振腹部治疗本病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均是我中心住院病人,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2月余,治疗前均通过导尿管排尿。

    1.2 治疗方法 患儿仰卧位,叩诊患者的小腹部,膀胱充盈达60%左右,术者以劳宫穴正对患者神阙穴,中指对正任脉,指尖朝向头面部,其他四指分布在任脉两侧肾经和胃经上,施以掌振法,振颤由轻到重,以患者接受为度,时间以15min左右为宜;每日上下午各一次,5天1个疗程。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小便顺畅,临床症状消失;好转:患者排尿困难缓解,但排出稍有不畅;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7岁,20天前因脑干梗死出现排尿困难,行导尿术,稳定后拔管仍不能自行排尿,期间用针刺等方法治疗无效,用上法治疗,一次后即能自行排出尿液,以后每日小便如常,无复发。

    4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支配膀胱和其括约肌的中枢和周围神经发生病变致使膀胱逼尿肌或括约肌神经控制失调所致,本法振颤频率高,能达到人体本身的固有振颤频率,术者与患者双方频率相同时达到共振,对人体的机能起双向调节作用,强化反射的修复和形成,使紧张性膀胱肌得以放松,缓解膀胱内括约肌及尿道外括约肌的痉挛;使松弛性膀胱肌得以兴奋,促进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使膀胱肌松弛有度,调节自如,恢复排尿功能。中风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由于膀胱失司而致。首先:本法从局部入手,振奋元气,直中病所,能有效地疏通局部经气,通调膀胱以利小便;其二: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 [1] ;其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人体水液代谢调畅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正常,三焦的气化功能又依肺、脾、肾三脏维持。任脉总督一身之阴,有调节阴液代谢的功能,又能联系上、中、下三焦,对三焦有调节作用;肺经络大肠、脾经经过腹部又与胃经相表里、肾经经过腹部又与腹部的膀胱相络属;本法手指着力于胃、肾、任脉,掌部着力于以神阙为中心的全腹,能调节肺、脾、肾三脏,从而调整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水道通利。总之,掌振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既能使局部的膀胱气机得以调畅,又能使三焦的气化功能得以恢复,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 簿智云.腹针疗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1-83,93-95,79-88.

    作者单位:116013辽宁大连解放军康复医学中心、中医康复科

作者: 张旭东 2005-6-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