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4期经验交流

缓慢心律失常的人工起搏治疗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本文对11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装了埋藏式起搏器,探讨人工起搏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经头静脉插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法。结论埋植永久性起搏器的对象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无论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房室传导阻滞都可得到最佳起搏治疗。关键词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本文对11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装了埋藏式起搏器,探讨人工起搏治疗的经验体会。 方法  采用经头静脉插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法。 结果  11例均获成功,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结论  埋植永久性起搏器的对象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无论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房室传导阻滞都可得到最佳起搏治疗。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用于临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起搏器主要用于维持心脏的基本节律,从而挽救病人生命。目前VVI起搏器作为单一的起搏方法已逐渐为更新型的生理起搏器所取代。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室率过缓。我科自1994年5月起,已经成功为11例患者安装了埋藏式起搏器,取得一些经验体会,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中,男5例,女6例,年龄24~72岁,其中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Ⅱ度Ⅱ型AVB及Ⅲ度AVB)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所用起搏器类型:VVI9台,VDD1台、DDD1台。
   
  1.2 适应证选择 根据心律失常性质与程度及有关的症状,所谓“有症状的心率过缓”是由于心室率缓慢所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朦、近似晕厥、完全晕厥等,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1.3 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头静脉插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法。头静脉解剖位置固定,体表标志明确,导管埋藏较深,局部较固定,电极不易因肢体活动牵拉脱位。
   
  1.4 导管电极安置 导管电极由钢丝导引插入,将电极送至右心房,将电极头送至右心室心尖部,并稍加用力使其与心内膜紧密接触以防脱位。拔出钢丝测定心腔内心电图及起搏参数。起搏状态下记录Ⅰ、Ⅱ、Ⅲ及V 1 导联心电图应呈电轴左偏及左束支阻滞图形。给导管电极以适当的张力,观察咳嗽及深吸气时导管的张力情况,使深吸气时不致被拉出。
   
  1.5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术中出现室性早搏3例,术后皮囊积血2例。
   
  1.6 术后处理 术后局部沙袋压迫6h,抗生素短期应用,次日即可坐起活动并行伤口换药,以观察局部有否血肿,注意上肢及肩关节适当活动,切忌病人长期卧床及肩部不动,以免肩关节粘连。
    
  2 结果
    
  11例均获得成功,症状消失痊愈出院。术中当导管通过三尖瓣至右心室时发生室性早搏3例,在撤离电极导管后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置。术后发生皮囊积血2例,分别于术后第4日抽出积血20ml及30ml。
    
  3 讨论
    
  埋植永久性起搏器的对象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如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衡、感染、心肌梗死等。埋植永久起搏器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医学基本原则,包括对患者全面细致的了解,注意患者医疗情感、心理状态全貌以及心律失常的特征 [1] 。起搏器安装的关键是适应证选择、导管电极安置及起搏器参数 [2] 。现在起搏治疗不仅可以保持房室顺室收缩功能,也有频率应答功能,起搏器程控遥测指标也较完善。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已成为缓慢心律失常必不可少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冬玲,王苏加,潘秀荣,等.对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调查.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6(2):71.
   
  2 臧仁迅,张世堂.基层医院安全置入永久性起搏器290例体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1):76.

  作者单位:037008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ICU 

作者: 宗雪冬 2005-6-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