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3期中医中药

中药与心理疗法在临床中的作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国的本草学历史悠久,文献极为丰富,总计有700余种之多,《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专门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其收集药物365种,涉及120余种疾病的疗法,人类利用中草药既可强身保健,防病益寿,又可治疗疾患乃至挽救生命。在临床实践中还必须与适当的心理治疗相结合,可收到更加奇特的疗效。1中医心理与中药结合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的本草学历史悠久,文献极为丰富,总计有700余种之多,《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专门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其收集药物365种,涉及120余种疾病的疗法,人类利用中草药既可强身保健,防病益寿,又可治疗疾患乃至挽救生命。出自大自然的中草药遍地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其治疗范围广泛,且无副作用,而被广泛应用。如能熟悉掌握它的性味功能、辨证正确、合理使用就能治疗多种疾病。即便是疑难危证,亦能转危为安。在临床实践中还必须与适当的心理治疗相结合,可收到更加奇特的疗效。

  1 中医心理与中药结合治疗
    
  中医心理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当今社会事态人情的纷纭变化和个人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人们常处于复杂的心理状之中,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特征。尤在心脑血管病等的治疗过程中,不良的心理刺激已构成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因素。因此,熟悉和撑握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病治疗的作用规律,探求中药与中医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具有一定的价值。祖国医学历来重视情绪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七情五志等心理活动表现与脏腑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情志变化过于激烈或持续太久,可以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躯体脏腑患病时情志状况也要出现相应的改变。简言之,即有因郁致病,也有因病致郁。如《黄帝内经》曰:“喜者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荀子正名》曰:“不知味,耳不闻声,目不知状,体不知安”。《素问、举痛论》曰:“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普济本事方、卷一》曰:“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等。以上情志因素对临床疾病的影响为古时候中医学之论理。其中的心、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心藏神,劳心过度,易耗血伤阴,心火独炽,扰动神明,或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均易发生不寐。肝藏血血舍魂。由于数谋而不决,或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皆可使魂不能藏,从而发生不寐。脾藏意主思,思虑过多则气结,气机不畅,必然影响脾的健运功能,以致气血化源不足,不能养心安神,亦致不寐。又痹证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不通则痛。痹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若因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皆能使肝失调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加重本病。故在治疗本病时,除药物治疗外再配合心理疗法则效果更佳。是中医颇具特色的治法。笔者认为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与中医心理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风湿类疾病(痹证)等是按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条可行的途经。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63岁,干部,以高血压冠心病收入院,入院时心电图仅表现轻度心肌缺血。入院第四天因生活事件使患者情绪异常激动,烦躁而诱发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心绞痛无缓解,再用度冷丁亦效果不佳,情绪更坏。持续12h,发展为典型的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嗣后针对患者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和口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活血化瘀药治疗,其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心绞痛亦随之缓解,症状被控制后,继续心理治疗及中服汤剂,2周后基本痊愈出院。
   
  按:不良情绪反应主要影响人体气机调节,气机紊乱则五脏六腑功能都受影响,但主要受累脏腑为心肝两脏。心主神明,心病则神无所藏;肝主疏泄,肝病则三焦疏泄不利,二脏共主气血运行,故气滞血瘀是上述三病的常见病机。从病理生理而言,治疗当顺两脏之特性,养心宁心,疏肝解郁,特别是肝与情志关系密切,故常治肝以治心,肝得调畅,心自安宁。笔者在临床中常依上述治法选用药物方剂和心理治疗以解除肝郁,畅通气务为主要环节,达到恢复各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长春,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者: 梁晶 尹力平 2005-7-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