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111例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各种病变发生出血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在临床上发生的综合征。分外伤性与自发性两类,出血的起源有硬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部出血,破入脑室的脑内血肿以及蛛网膜下腔血管病变出血等[1]。患者常严重大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故做好急性期护理对......

点击显示 收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各种病变发生出血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在临床上发生的综合征。分外伤性与自发性两类,出血的起源有硬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部出血,破入脑室的脑内血肿以及蛛网膜下腔血管病变出血等[1]。患者常严重大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故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减少再发,缓解血管痉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院自1995~2004年间共收治111例SAH,下面谈谈我们对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11例SAH中,女40例,男71例,女与男之比为1:1.8;病人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57岁。

  1.2病因分类外伤引起6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19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出血15例;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4例,其他病变出血为7例。

  1.3预后情况111例SAH中,死亡18例,死亡率16.2%,预后留有后遗症22例,占19.8%;痊愈为71例,占64.0%。

  2护理体会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SAH病人除严密观察T、P、R、BP变化外,应特别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头痛、呕吐、肢体活动、抽搐及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等情况的变化。急性发病的SAH患者发病后1周内如不合并其他感染,可有体温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称之为吸收热,不用药物治疗可恢复正常。患者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即有再次出血或脑疝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降颅压、止血等抢救工作。

  2.2绝对卧床休息SAH重者应在ICU病室严密监护,并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血压再度升高,镇静通便,使病人处于安定状态;轻者也应绝对卧床休息,但有的患者意识障碍很轻,又无肢体瘫痪症状,常于病情稍缓解后下床活动,从而造成复发,病后2周内复发率较高。因此这类患者不管症状轻重,必须坚持卧床休息,直至为期4~6周,复发者延长至8周。尽量避免移动头部和不必要操作。护士应向其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合作,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2.3饮食护理对意识清楚者应给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以利大便通畅。轻度吞咽障碍者宜吃半流质,进食慢以防呛咳。昏迷、吞咽困难者给鼻饲,高热及泌尿系统感染者鼓励多饮水,对偏瘫患者,喂食时应取侧卧位,以预防食物从麻痹侧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2.4保持大小便通畅SAH患者因长期卧床,极易导致便秘,而防止、治疗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SAH复发非常重要的手段,护士应每天详细询问排便情况,认真记录。如有便秘,早期应给予缓泻剂,常用蕃泻叶4.5g冲水代茶饮,这样能保持患者每日排便1~2次,保持大便通畅,也可用开塞露、油质、栓剂等软化粪便,从而顺利排便。对严重便秘者,必要时用手抠出,并应尽量避免灌肠,因灌肠后过度刺激肠壁也易造成反射性用力排便,为了预防便秘,每次饭后1~2h按摩腹部数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小便时应尽量在床上用便器,床上排尿困难时,可先用听水声,或用物理热敷等方法诱导排尿,实在排不出可行留置导尿。

  2.5避免精神刺激对意识清醒者,必须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使其休养期间保持身心安静,故应严格控制探视,禁止向患者叙述容易引起激动、忧伤、恐怖内容的谈话,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轻重患者要分病房,以防影响情绪。

  2.6减少并发症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SAH,常合并肺部感染。故对脱水、酸中毒、呕吐频繁的患者应取侧卧位,及时引流呕吐物,防止吸入性肺炎,痰多时随时用吸引器吸出,对昏迷呼吸不畅的病人行气管切开及给辅助呼吸,确保呼吸器通畅。定时测血钾、血钠、血渗、尿渗、尿钠,及时准确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2.7健康指导SAH患者痊愈后不宜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育活动,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定期检查,女性患者1~2年内应该避免怀孕

  【参考文献】

  1陈德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0,15(9):393.

  2隋邦森.脑血管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32.

  作者单位:

  1311612浙江建德,建德市第三人民医院

  2浙江富阳,富阳市大源人民医院

  (编辑:文静)

作者: 翁美云蒋晓燕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