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中药治疗丹毒2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丹毒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年以来一直以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法。发病轻者,尚可承受,若反复发作,治疗又不理想者,其痛苦难言。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性丹毒2例取得很好的疗效。外院诊断为“丹毒”,静点“奥复星”3天,病症未见好转。...

点击显示 收起

  丹毒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年以来一直以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法。见效慢,疗程时间较长,且药费对普通百姓而言比较昂贵。发病轻者,尚可承受,若反复发作,治疗又不理想者,其痛苦难言。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性丹毒2例取得很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54岁,教师。主诉左下肢肿痛,高热3天就诊。外院诊断为“丹毒”,静点“奥复星”3天,病症未见好转。查体:T38℃,P88次/min,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左下肢从窝处到踝关节处,大面积红肿,粗胀,皮肤明亮,热烫,触之疼痛,行走困难,既往3年内反复发作4次的类似病史,每次均使用大剂量 (下转第2103页) (上接第2101页) 抗生素治疗半月余,但仍经常复发,极为痛苦。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14800/mm 3 ,中性90%,淋巴10%。

    例2,患者,男,16岁,学生。主因高热,右踝部肿痛4天来就诊,自1998年4月以来,右下肢内踝关节上部出现红、肿、热痛、发冷、发热、体温39℃~40℃,伴头痛,全身无力,2年内反复发作4次,每次均要口服或静点大量的抗生素,药费均在千元以上。此次发作发冷、发热、右侧内踝上部红肿热痛。查体:T39.8℃,P90次/min,BP110/70mmHg,急性热病容,痛苦表情,右下肢内踝关节上部红肿疼痛,范围9cm×10cm×13cm,边界清晰,皮肤明亮,热烫,触之疼痛,活动受限,无水泡。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15000/mm 3 ,中性92%,淋巴80%。

  2 中药治疗
    
  双花20.0g,连翘20.0g,大青叶20.0g,蒲公英30.0g,丝瓜络15g,黄芩15.0g,黄柏15.0g,栀子15.0g,牛膝10.0g,路路通20.0g,丹皮15.0g,赤芍9.0g,红花10.0g,大小蓟15.0g。

  3 讨论
     
  丹毒的名称始于祖国医学,因其发病时皮肤发红,如染丹腊,体有发冷发热,又为火毒诱发,故名为丹毒。本病发无定处,上至头面,下至足体均可发生。临床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发病者以毒热感为特点,慢性者往往是因湿热兼挟而致。湿热粘腻又重浊,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本文介绍的2例病人均为慢性反复发作性丹毒,均以下肢红肿疼痛为主,因湿热之邪蕴于肌肤,缠绵不愈,致使下肢红肿疼痛。笔者主用双花、连翘、公英、大青叶,以清热解毒,黄芩、栀子清里热,佐以赤芍、红花、丹皮凉血活血,养阴生津,黄柏苦寒燥湿,偏于下焦,牛膝引诸药下行。大小蓟凉血解毒,路路通活血通络。病例1用药6剂后红肿疼痛全部消退,3天体温正常,13剂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化验检查正常,可以正常工作。病例2服药4剂后体温正常,红肿消失,9剂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化验检查正常,可以正常学习。2例病例随访4年,均未复发。

    笔者体会,中药治疗丹毒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治疗效果快,症状体征消失快,无副作用,费用低,比抗生素治疗更宜于病人接受,为公费医疗节约了开支,可谓一举两得,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100083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医院

  (编辑:文 静)

作者: 刘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