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治疗郁证的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郁证为情志抑郁之病证,多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成。临床中多以性情抑郁、多愁善感、胸胁痞闷、善叹息、心疑胆怯、失眠、多梦、疲乏倦怠或精神呆滞、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病。明代以后,描述中已将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趋势,发展到清代对情志因素所致之郁论述更加详尽。郁证的各种证候,都在不......

点击显示 收起

  郁证为情志抑郁之病证,多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成。

    临床中多以性情抑郁、多愁善感、胸胁痞闷、善叹息、心疑胆怯、失眠、多梦、疲乏倦怠或精神呆滞、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病。    
       
  中医学所说的郁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狭义的郁是指以情志不舒为病因,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的郁,既情志之郁。明代以后,描述中已将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趋势,发展到清代对情志因素所致之郁论述更加详尽。郁证的各种证候,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心境抑郁、情绪不宁、气机郁滞的特征。情志内伤、“因郁而病”、脏气、虚弱致气机郁滞是本证的病因病机所在,导致了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1 临床辨证与治疗
    
  临床中根据证候特征,辨证分型为: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气滞血瘀证、气滞痰郁证、肝肾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及心脾两虚证。本病病情易波动,时好、时差、时轻、时重,病程缠绵,临证中往往虚实兼夹。治疗原则为疏理气机,调治气血,应针对病机的变化,病候演变,受累脏腑病变的特征,以及各体的差异为治疗的切入点,病证才能较快得以改善。本文所述郁证系情志之郁的治疗体会。

  2 病案举例
    
  例1,患者,男,17岁,高三学生,于2001年11月5日就诊,患者由母亲带领来门诊,患者消瘦,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情志淡漠、低头不欲言语,半年多来失眠、多梦、胸闷、食欲不振,日进食量最多100g,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惊胆怯感,经常对窗而立、孤僻、不愿与同学在一起,对学习没有信心,担忧高考心理负担很重,大便溏泻,时伴有腹痛。舌质淡,苔白中心少腻,脉沉弦弱。首经西医检查:腹部B超,心电图,血常规,大便常规,仅有血红蛋白偏低,其余均未发现异常拟诊为抑郁证。口服镇静,抗抑郁药2个月无明显改善,也服思密达、培菲康,调理胃肠功能药,仍腹泻次数不减,家长心情急切,担心病情发展,遂来中医就诊。

    根据患者病状,辨证分析为: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证。因忧思多虑,情志不舒、气机失畅,胸憋腹胀,肝郁乘脾,纳呆、少食、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腹泻、病久心神失养,则心惊胆怯、不眠、注意力不能集中,治疗以理气疏肝解郁,健脾养心,宁神定志。用《柴胡疏肝散》合《归脾汤》加减:柴胡10g,炒白芍10g,川芎10g,郁金10g,陈皮10g,炒白术12g,茯苓12g,远志10g,黄芪15g,夜交藤20g,石菖蒲12g,生甘草6g,服用10剂后,因患者上学母亲来讲诉,胸胁胀满明显减轻,入睡稍好转、多梦、易醒,继上方去白芍、川芎、加焦三仙20g,鸡内金30g,珍珠母20g,生龙齿20g,以助消谷化食,镇静安神,服14剂后,来诊时精神状态好转,也能主动说话,食欲增加,睡眠时间由过去2~3h延长至5~6h,腹泻次数亦减少,继第二次方中加叩仁10g,白扁豆花12g,以增醒脾和胃之效,服10剂后,继续随症调治加减变方改为一剂分两日服。经治疗40多天,患者整体状态基本正常,改服中成药《越鞠保和丸》《柏子养心丸》治疗2个月后,停服用药。在3个月后随访,患者学习、生活状态很好。圆满完成当年高考。

    [按]患者因性格缺陷、性情内向,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沟通思想,限于自信心缺乏,心理压力过重,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形成抑郁病疾,在治疗期间,要求家长积极疏导,减少精神压力,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逐渐启发他树立自信心,很好的配合治疗。

    例2,患者,女,54岁,干部,2003年1月15日,就诊。患者2个月以来,严重失眠,烦躁,出汗多,头晕、耳鸣、目干涩视物模糊、健忘,心神不宁,情绪低落,神情淡漠,上肢麻木,筋惕肉跳,紧张时手颤抖,时怕冷风,时又阵发性热躁,食欲不振,疲乏体倦,体重减轻、大便干燥。舌质红左边瘀点,苔干少津,脉弦细数。患者曾经西医神经内科,妇科内分泌诊为:更年期抑郁症。日服罗拉、百忧解各2片,无任何作用、又服海洛神、妇复春、免强睡眠2h。已持续2个月, 十分痛苦,已完全不能上班工作、由家人在家陪护。根据患者疾症、辨证分析为:肝瘀气滞、血瘀、肝阴亏损、心血不足、究其病因,因工作调换一年多来,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超负荷情志不舒畅,久之致气机瘀滞。日久肝阴亏耗,不能濡养筋脉,不能上承耳目,肝阳偏亢,烦躁,眩晕、出汗、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彻夜不能眠,久滞必瘀,脉络不畅,不能温煦肌肤而时发冷,瘀久化热又可阵阵发热感。治疗以理气行滞、化瘀、滋阴清热,养心宁神。方药用《丹枝逍遥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柴胡10g,生白芍10g,枝子10g,丹皮10g,川芎10g,丹参12g,郁金15g,茯苓15g,酸枣仁20g,柏子仁15g,远志12g,麦冬10g,生地10g,钩腾15g,太子参12g,砂仁10g,生甘草6g,琥珀粉1.5g冲服。服10剂后,口干、头晕、烦热明显好转,继上方加珍珠母30g,磁石20g,服14剂。耳鸣减轻,心情时好时坏,能在两小时内入睡,睡眠不实,仍继上方去生白芍、丹皮,加合欢花15g,五味子12g,夜交藤20g,石斛10g,又服14剂,睡眠能4~5h,情绪明显好转、怕冷感已消除,筋惕肉跳感紧张时偶有。守方加减又继续服用2个月的汤剂,病人状态转好,能生活自理,做些家务,户外活动。但暂未上班在家休养。三个月后随访,已能正常工作。
   
  [按]患者素体虚弱,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疲劳、心情压抑、不能得到自我调整、身心耗损、导致抑郁、在整个治疗中,其家庭多方面循序渐进开导、帮助她排解忧虑、转移注意力,避免情绪波动,坚持配合治疗,对治疗及康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常常形成各种不同的精神压力。由于个体的差异,易感素质的不同,有的人缺乏较好的心态及心理素质,自我调适、适应力较差、形成心理障碍,心理不健康、精神压抑、严重者精神崩溃,丧失生活工作能力、丧失人格。这种社会现象反应到医院中,患有郁证的病人比过去明显增多,由此可见,对于郁证病人的治疗理念,应该建立在两个方面。其一针对病人的证候给予药物或相关的医学治疗;其二应给予很好的精神心理调护。

    本病的发生与病人的精神因素,情志刺激有着必然的关系,多因情志致病者多。这种病人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缺陷,心理障碍的弱点,也怕正视这一事实,由此担心忧虑自己向精神异常方面发展,在接受治疗中会始终处于心理负担较重的状态。除了需要接受医学治疗,同时更需要一种精神,内心深处的理解和帮助。医生就应作出相应的呼应,需要深入了解病情,重视精神心理上的启发,疏导、转移、排解不良情绪,克服心理烦躁,这不仅仅是患者家人的关心、帮助、更是医生的责任,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作为医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也需要努力帮助病人探索自身、自我、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消除低落消极心态,积极向上,从新调整自己、转变自己至为重要,才能得到很好的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医学心悟》一书曰:“药逍遥人不逍遥何奈?”既说明药虽能治病,但如果患者不能很好的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却也难以奏效。因此,对郁证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做好精神、心理护理是必要的、有效的。 

  作者单位:100032北京,协和医院

  (编辑:文 静)

作者: 武维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