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痛风性关节炎的证治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局部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好发于拇趾的跖趾关节,其次是踝关节以及膝、肘、腕、掌指关节等,笔者在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获得了一定的心得,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多因脾肾功能失调,复因饮食、外邪劳倦、......

点击显示 收起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局部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好发于拇趾的跖趾关节,其次是踝关节以及膝、肘、腕、掌指关节等,笔者在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获得了一定的心得,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多因脾肾功能失调,复因饮食、外邪劳倦、情志等因素诱发,属本虚标实之证。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阴而寓元阳,司气化而主水液代谢,肾司二便功能失调,湿浊内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若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劳倦、七情、酗酒等,则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使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关节红肿疼痛而形成本病。由于感邪不同,或邪气偏胜,临床上或表现为风寒湿痹,或表现为风湿热痹等。此外风寒湿邪久羁不愈,郁而化热,亦可转化为风湿热痹或湿热痹。若久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痰浊瘀血,闭阻经络可致关节肿大、畸形、僵硬等。

  2 辨证分型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屈伸不利,风邪偏胜者,则关节游走疼痛,或恶风发热等;寒邪偏胜者则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湿邪偏胜者,则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痰瘀痹阻: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不变,或皮色紫黯,脉弦或沉,舌质淡胖或紫黯,苔薄白或白腻。

  3 治疗原则
    
  由于痛风性关节炎属本虚标实之证,是因脾肾功能失调,痰浊之毒内生,痰浊留于血中,久而痰瘀互结,或与风寒湿热等外邪相合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把健脾益肾,泄浊化瘀法贯彻治疗过程的始终,再根据受邪的不同,风湿热痹则祛风除湿,清热通络,风湿寒痹或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痰瘀痹阻者,则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4 用药法度
    
  4.1 基本方 川芎12g,炒白术12g,萆30g,蚕砂30g,炒苍术20g,当归12g,熟地15g,炒杜仲15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土茯苓60g。

    基本方主要以健脾益肾,泄浊化瘀为原则组成,其中炒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熟地、炒白术、炒苍术调补脾肾,扶正祛邪;土茯苓,萆,蚕砂泻浊毒,祛风湿,当归,川芎两味活血化瘀药与土茯苓,萆,蚕砂配伍,可解瘀结。促进浊毒泄化,推陈致新,增强疗效。

  4.2 辨证用药

    4.2.1 风湿热痹 基本方中去巴戟天,肉苁蓉,加生石膏40g,知母20g,黄柏10g,忍冬藤30g,粳米10g,甘草10g。

    4.2.2 风寒湿痹 风邪偏胜者,基本方中加羌活15g,独活15g,防风10g,海风藤20g,桂枝9g,麻黄9g;寒邪偏胜者,加羌活12g,独活12g,制附片9g,制川乌9g(先煎),制草乌9g(先煎);湿邪偏胜者,加羌活10g,独活10g,防己10g,茯苓10g。

    4.2.3 痰瘀痹阻 基本方中加桃仁10g,红花10g,香附子10g,蚕砂10g,半夏10g,白芥子6g。

    4.3 随证用药 下肢痛甚者:加木瓜12g,牛膝12g;上肢痛甚者,加姜黄12g,桑枝12g,威灵仙12g;关节疼痛较甚者, 加乳香10g,没药10g,玄胡10g;关节久痛不愈,甚至强直畸形者,加全虫6g,蜈蚣6g,穿山甲10g;关节肿甚者,加防己10g,泽兰10g,车前子20g。

  5 临证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虽属中医“痹症”范畴,但它与平常所讲“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病并不完全一致,尚有其自身特点,该病的形成与痰浊瘀血凝滞经脉密切相关。单纯运用祛风、清热、除湿及通络止痛等治痹方法,还远远不够,要注重运用化瘀泄浊之法,以增强血尿酸的排泄。此外,脾肾功能失调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是痰浊化生的主要原因,是产生该病的内在因素,因此,健脾益肾之法在治疗过程中尤须重视。

    方中土茯苓,萆,蚕砂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药,土茯苓能泄浊解毒,健脾燥湿,通利关节;萆能祛风湿,利关节,分清浊;蚕砂能祛风除湿,活血定痛,三药共同起到分清别浊、祛风除湿、通络定痛的效果,不仅能使关节疼痛缓解,而且有利于尿酸的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三药在临床上宜用较大剂量,通常土茯苓30~120g,萆30~50g,蚕砂30~50g)。此外,苍术辛苦芳香,性质燥烈走散,治外湿最为有效。

  6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2004年5月8日就诊。患者1997年第一次发病,至今已达7年,开始仅在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红、肿、热、痛,以后逐渐累及左足踝关节,且经常反复发作,发作时疼痛难忍,日轻夜重,在某医院检查血尿酸520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口服秋水仙碱、痛风利仙等药,虽止痛效果显著,但头痛恶心等副作用反应强烈。要求中药治疗,查血尿酸618μmol/L,血沉40mm/h,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就诊时,患者左足拇指及踝关节红肿热痛,小便黄赤舌质紫黯,苔黄腻,脉弦滑数,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血瘀阻络,治以健脾益肾化瘀泄浊,清热除湿,拟方为杜仲15g,熟地15g,土茯苓60g,萆30g,蚕砂30g,苍术10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生石膏40g,知母20g,黄柏10g,忍冬藤40g,粳米10g,甘草10g,乳香10g,没药10g。该方随症加减,口服两个多月,患者左足趾及踝关节红肿热痛完全消失,查血尿酸245μmol/L,血沉11mm/h,病已痊愈。

  作者单位:444303湖北巴东,巴东县溪丘湾乡卫生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朱永林刘克定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