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补肾健脾法配合放疗、化疗治疗肿瘤的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是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放疗及化疗药物对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连续运用往往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并破坏正常的机体组织,而且由于病人体质的差异,对于放疗化疗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也不一样,对其剂量的耐受也有明显的差别,这样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中药能够制约放疗化疗的毒性作用,增强机......

点击显示 收起

  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是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放疗及化疗药物对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连续运用往往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并破坏正常的机体组织,而且由于病人体质的差异,对于放疗化疗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也不一样,对其剂量的耐受也有明显的差别,这样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中药能够制约放疗化疗的毒性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采用中医药配合放疗、化疗治疗肿瘤,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中医认为,肾藏精,乃人体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乃人体后天之本,先天后天相互促进、滋养、补充。肿瘤的发病是一渐进过程,日久多导致脾肾受损。补益脾肾,扶助正气,既有利于正气的恢复与抗邪,又有利于放疗、化疗的顺利完成。

    补肾健脾法在肿瘤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根据几年来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归纳如下。

  1 能使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加

  肿瘤在放疗、化疗过程中,常见白细胞减少,也可兼见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

    1.1 灼伤阴液 在放疗化疗后热毒伤阴,津液营血损耗,症见发热或低热不退,眩晕消瘦盗汗,午后面部潮红,五心烦热,口干便燥,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无力。甚者或伴有鼻衄、齿衄、紫癜等血热妄行之象,治疗药物常用生地、旱莲草、女真子、白芍、枸杞、龟版、麦冬、山芋肉等。血小板明显减少者用阿胶、花生衣、仙鹤草。出血者,酌加丹皮以凉血。

    1.2 阳气虚衰 症见畏寒肢冷,面白气短,自汗倦怠,身肿,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疗上常用附子、巴戟、仙灵脾、杜仲、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白术、黄芪、太子参、熟地、陈皮。如果大便溏泻可用炒山药、芡实、肉豆蔻。

    1.3 气血两虚 由于肿瘤本身消耗人之正气,加上放疗化疗后气血更伤,症见面色萎黄或淡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心悸失眠,乏力自汗,指甲无华,舌质淡,脉细。临床上常用当归、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大枣、阿胶、砂仁、何首乌、鸡血藤、枸杞、龙眼肉等药。

    病案例举:患者,男,51岁。病人因胸闷疼痛,消瘦,咳嗽,痰中带血而于1999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就诊,经拍X光片,右肺中外部有阴影,周边毛刺状,并有肺门淋巴结肿大,随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为右肺小细胞未分化癌,收入肿瘤科进行化疗,化疗1周后复查血象白细胞3.2×10 9 /L,红细胞3.5×10 12 /L,血小板110×10 9 /L,给予中药配合治疗。病人自述头晕口干,乏力,脘腹部不适,腰酸。查:面色黄淡,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经辨证属脾肾两虚。给予太子参20g,枸杞20g,当归15g,黄芪30g,熟地20g,山芋肉20g,大枣50g,香菜50g,白术15g,薏米30g,陈皮15g,柴胡10g,茯苓15g,水煎服6剂,每日1剂。服药1周后,复查白细胞3.8×10 9 /L,红细胞4.0×10 12 /L,血小板110×10 9 /L,继续以上方加减用药2月余,血象基本维持正常,保证了化疗按计划完成。经化疗及中药治疗,病人X线拍片复查,肿物基本消失。

    因白细胞、血小板及全血细胞减少,在中医来说属肾亏精枯,骨髓受损,因肾主骨,生髓,精化气,气生血所以补肾增髓,并配合健脾益气之品,血象常可以好转。

  2 消除胃肠道的反应
    
  肿瘤在放疗、化疗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闷疼痛,腹泻或便秘。

    2.1 痰湿中阻 放疗、化疗后,脏腑功能失调,脾不健运,难化水津,聚湿生痰,胃气不和,痰湿中阻,症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胸闷腹痛,上腹胀饱,腹泻或便秘,舌苔厚腻,脉濡滑,中药常用党参、白术、姜半夏、藿香、苍术、厚朴、砂仁、枳壳、竹茹、薏米、陈皮、神曲、山楂、麦芽、谷芽,腹痛用木香、白芍,腹泻加肉豆蔻、芡实、莲子、炒山药等。大便秘结 者可加大黄。

    2.2 灼伤胃阴 放疗、化疗后,热毒灼伤胃阴,症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喜饮,心烦嘈杂,口腔溃疡,吞咽不利,便秘溲赤,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舌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临床中常用石斛、玉竹、沙参、扁豆、麦冬、莲子、薏米、郁金等药。

    病案例举:患者,女,29岁。病人因发现颈部多个肿大淋巴结到医院就诊,经取活检,病理为淋巴肉瘤,在我院行局部放疗,放疗中出现口干不欲饮,烦躁,纳呆,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经中医辨证认为热毒伤阴,阴虚火旺,故治疗上采取补肾养阴清热之法,方用生地10g,百合15g,甘草10g,桔梗15g,山芋肉15g,枸杞15g,知母10g,玉竹10g,陈皮15g,麦冬15g,石斛2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0剂,直至放疗结束。
    
  3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病机制与正气虚弱有关。如《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中医在治疗上强调扶正固本之法,而补肾健脾是扶正的根本所在。放疗是治疗某些肿瘤的主要手段,但放疗只能达到对肿瘤局部的控制和杀灭,对于全身来说,它能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化疗在治疗肿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化疗药物还缺乏选择性作用,毒性较大,特别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根据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发挥中医药与放疗、化疗的综合作用,提高疗效,预防和治疗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是进一步提高肿瘤治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132002吉林,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编辑:秋 实)

作者: 梁晓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