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6期

柔肝熄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柔肝熄风通络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2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柔肝熄风通络中药方,两组连续治疗15天后,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主观症状积分、神经体征积分变化,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有无毒副反应。结论柔肝......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柔肝熄风通络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将42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柔肝熄风通络中药方,两组连续治疗15天后,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主观症状积分、神经体征积分变化,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有无毒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在主观症状积分、神经体征积分改善,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有所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结论  柔肝熄风通络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DPN有较好疗效,且较安全。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柔肝熄风通络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外报道临床与亚临床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从10%~100%不等 [1] ,国内亦有215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达86.2%的报道 [2] ,且其病情迁延难愈,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不断加重,致残率高,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柔肝熄风通络法治疗DPN2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22例进行对照。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2004年2月~2005年4月我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伴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6~68岁,平均53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11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年。对照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44~69岁,平均52岁;糖尿病病程4个月~11年,平均3.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1)肢体感觉障碍:四肢麻木、疼痛、蚁走感、末端束缚感、灼烧感等;(2)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触觉、温觉减低;(3)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用药方法 对照组:控制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6.2~10.0mmol/L,HbA 1C <7.0%,同时予维生素B 12 500μg肌注,1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柔肝熄风通络的中药治疗。基本方:白芍20g,天麻15g,当归10g,川芎10g,僵蚕10g,丝瓜络10g,白芥子6g,丹参20g,生甘草6g。气虚加生黄芪,阴虚加生地黄。湿热盛加苍术、黄连,阳虚加桂枝、附子。每日1剂,每日两次,水煎服。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疗效观察参照赵氏指标 [3] ,并适当变化。疗效观察内容包括病人的主观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及常规生化指标。(1)主观症状:四肢麻木、疼痛,按0分为无不适感觉,10分为自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非常严重难以忍受。由病人根据自我感受,逐项记录,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2)神经系统体征:由两名医师对腱反射减弱和感觉减退体征作记录,按0分为正常,10分为明显异常,每次检查后,根据两位检查者标记的数值,取其平均值为结果。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3)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

    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ˉx±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显著性比较采用χ 2 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深浅感觉、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好转;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深浅感觉及腱反射与治疗前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3.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和体征变化的比较 见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病人的主观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的结果比较 (略)
    
  3.2.2 每组疗效的比较 见表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 2 =10.91,P<0.05)。
    
  表2 两组疗效的比较 略
         
  3.2.3 降糖、降脂疗效比较及毒副反应 每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比较有所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
    
  4 讨论

    
  DNP机理尚未阐明,而高血糖导致的缺血、缺氧极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始动因子 [4] 。可能机制 [5] 有(1)长期高血糖可激活葡萄糖还原酶催化还原为山梨醇,后者吸收造成神经细胞肿胀;(2)高血糖及高山梨醇水平可抑制神经细胞摄取肌醇,肌醇降低使Na + -K + -ATP酶活性下降,致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3)高血糖可使神经内蛋白糖基化,导致轴索转运缓慢;(4)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竞争性对抗提供NADPH的氮氧合成酶,使氮氧化合物减少致神经血流降低而引起神经缺血。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而DPN则属“痹证”、“周痹”、“众痹”、“痿证”范畴。基本病机为:阴虚阳燥。燥热内盛,耗津伤气,精血亏耗,渐及肝肾,肝体失养,虚风易动,肝风旁走四肢,风性善变多动,筋剔肉润,阵发性四肢麻木、疼痛,此时仍为DPN轻症。进一步发展,厥阴少阳、风火相煽、津枯血涩、脉道滞涩、炼液成痰,痰瘀胶着、脉络痹阻,不通则痛、不荣则不仁、肝主筋、肾主骨,故麻木、疼痛更甚,或痿弱不用。丹溪曰:“麻属气血虚、木属湿痰死血”。不难看出,DNP除与“瘀”有关,还与“肝血虚”、“肝风”、“痰浊”密切相关。若治疗仅围绕着“瘀”,大施活血化瘀,有时不免犯虚虚之戒,其效难获。而近年中医对DNP认识集中一“瘀”字,确有偏颇。笔者谨守病机,处以柔肝熄风、化痰通络之法,取得满意疗效。基本方中白芍、当归、川芎、甘草,宗“肝苦急、食甘以缓之”之旨,滋养阴血、柔养肝体、缓急止痛;《本草纲目》:“天麻乃称定风草、为治风之神药”,其入肝经,平肝熄风甚佳;而僵蚕为灵异之品,具熄风化痰通络多重功效,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一切之痰;“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丝瓜络、丹参二药性凉而不燥,化痰活血通络而不伤阴血,与“消渴”病机甚为合拍。诸药合用,阴血得补,肝体得养,肝风得熄,湿痰死血得除,脉络畅通,诸症得除。

    所以在诊治DPN中,不可仅囿于一个“瘀”字,还应想到肝血、肝风、痰浊等因素,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施以柔肝熄风、化痰通络之法,如此方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胡仁明.糖尿病神经病变.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88-489.

    2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15-316.

    3 赵蓓.大剂量丹参注射液并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27(1):45-46.

    4 Cameron NE,Cotter MA.Vascular changes in animal models of diabetic neuropathy.J Neurochem,2003,85(Suppl2):14.

    5 马学毅.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300-302. 

  作者单位:202150上海,上海仁济医院崇明分院

  (编辑:李 弋)

作者: 高志生郁淼谢国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