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6期

早期胃癌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早期胃癌(EGC)是指无论病灶大小,有无转移,癌肿仅侵犯胃粘膜、粘膜下层而未侵及固有肌层者。癌肿直径1cm者为小胃癌,直径0。5cm的为微小胃癌。由于其病灶一般较小,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被误诊、漏诊。...

点击显示 收起

  早期胃癌(EGC)是指无论病灶大小,有无转移,癌肿仅侵犯胃粘膜、粘膜下层而未侵及固有肌层者。癌肿直径<1cm者为小胃癌,直径<0.5cm的为微小胃癌。由于其病灶一般较小,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被误诊、漏诊。自1995~200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明确诊断并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病例共26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男19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2.71∶1,年龄29~68岁,其中30岁以下1例,31~40岁6例,占23.1%,41~50岁8例,占30.7%,51~60岁4例,占15.4%,61~70岁7例,占26.9%。

    1.2 临床表现 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隐痛不适,其中16例上腹痛有规律性,以夜间痛为主;10例有明显的体重减轻;7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黑便;5例有嗳气、泛酸等症状;3例有呕血,量均小于200ml。有15例在院外服用抑酸类胃药,上腹不适症状曾获一时的缓解。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为半个月到20年。

    1.3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上腹不适到我院门诊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有7例曾先行钡餐检查,提示诊断者有5例(最后均由胃镜活检确诊),符合率71.4%。行1次胃镜明确诊断者20例,2次以上胃镜活检明确诊断者6例。

    1.4 治疗 所有患者术前行B超、X线胸片等检查,均无肺部、腹腔脏器转移。手术方式为胃癌根治术(R2)。术中见病灶范围均较局限,病灶直径<0.5cm的有3例,0.5~1cm的6例,1.0~2.0cm的10例,2.0~4.0cm的6例,1例有两处癌灶,相距约3cm,直径分别为1.7cm和1.3cm。

    1.5 病理资料 参照日本胃肠道内镜学会制定的早期胃癌分型法,分为隆起型(Ⅰ型)、浅表型(Ⅱ型)和凹陷型(Ⅲ型),其中Ⅱ型进一步细分为Ⅱa型、Ⅱb型和Ⅱc型。本组26例中,Ⅰ型3例,其中管状、粘液混合癌1例,粘液腺癌2例。Ⅱa型2例,为低分化粘液腺癌。Ⅱb型6例,其中粘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4例。Ⅱc型9例,其中印戒细胞癌4例,管状、粘液混合癌2例,类癌1例,低分化乳头状腺癌1例,低分化管状腺癌1例。Ⅲ型6例,其中低分化印戒细胞癌2例,粘液腺癌2例,低分化乳头状腺癌1例,低分化管状、粘液混合癌1例。病灶局限于粘膜层的12例,侵及粘膜下层的14例。

    1.6 随访 26例均获得随访,生存期大于5年的20例,3~5年的4例,2例1年后死于肝转移。
    
  2 讨论
    
  早期胃癌无特异症状,常表现为轻微上腹不适、食欲下降、疲倦或嗳气、泛酸,偶有呕血、黑便等,与慢性胃炎,胃溃疡无明显差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例有“假愈”的表现,及服用抑酸药症状可有所缓解,这时容易让患者及医师被病情所麻痹,造成误诊 [1] 。体格检查亦无明显阳性体征,上述病例中除中上腹部轻压痛外无其他特征性体征。文献报道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达95%~97% [2] ,预后明显好于进展期癌,因此,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十分重要。

    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断主要是对上腹部不适,经常隐痛 及伴有黑便的病人应进行积极的检查;同时,对一些癌前病变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病,胃的良性病变曾行胃大部切除后的病人要定期检查。可借助:(1)钡餐检查:X线钡餐检查与胃镜相比,其痛苦性较小。但X线征较难发现。粘膜癌(MC)表现为:癌区胃粘膜小区和小沟破坏、消失,粘膜皱襞向癌区集中,皱襞尖端急剧变细或中断,癌性凹陷边界不鲜明,蠕动波可通过。粘膜下癌(SM)除上述胃小区、小沟改变外,向癌区集中的粘膜皱襞尖端呈棍棒状、结节状或架桥状隆起,癌性凹陷边缘鲜明,蠕动波仍可通过。近年来采用的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和多角度摄影进一步提高了其阳性率 [3] ,但其阳性率仍不及内镜检查。(2)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胃癌仅表现为表面不平、呈颗粒或结节状,正面观呈虫咬或桑椹形,发红、出血、糜烂等变化,结合直观观察、活检、细胞刷洗涂片的结果,对胃癌定性定位的诊断率达95%~98.5% [4] 。

    胃癌根治术仍为目前早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除胃切除外,淋巴结清扫范围等于或超过其转移范围;因大部分胃癌好发于胃窦,其次为胃体且多近于小弯侧,而癌细胞侵入粘膜下层后可经粘膜下淋巴网水平扩散,所以一般类型的早期胃癌适合行胃大部切除术,至于浅表广泛型或多灶型胃癌则宜施行全胃切除术,且必须完全切除第1、2组淋巴结。目前,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早期胃癌局部切除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研究发现胃癌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生存率与淋巴结清除范围成负相关 [5] 。随着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水平的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增加,其手术模式正由大到小发生变化,局部切除、腹腔镜下切除及内镜下切除因其独特的治疗价值必将广泛地应用于早期癌的治疗。

    综上所述,早期胃癌一旦确诊,手术切除率高,预后好,但因其临床症状轻,亦无明显阳性体征,易被忽视,故对有上腹不适、反酸、嗳气、呕血、黑便的就诊人群,特别是既往无胃病史的,一定注意不要漏诊,对有癌前病变的患者要做到定期观察,随访。 

  【参考文献】
    
  1 周文琴.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506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7(8):668.

    2 胡建昆,陈志新,陈佳平,等.早期胃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33例报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5):316.

    3 杨胜利,韩彩云,邓树忠.39例早期胃癌的内镜及X线资料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3):162.

    4 胡天龙.早期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实用肿瘤杂志,2000,15(3):146.

    5 Hioki K,Nakane Y,Yamamoto M,et al.Surqical Strateg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Br J Surg,1990,77(12):1330. 

  作者单位:322000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

  (编辑:守 中)

作者: 王婷马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