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7期

清脂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脂类代谢异常,使肝细胞中脂肪含量增加,根据肝内脂肪的蓄积含量多少,可分为:轻度脂肪肝(5%~10%),中度脂肪肝(10%~30%),重度脂肪肝(30%以上)。祖国医学的多数医家认为脂肪肝与饮食所伤和情志不遂导致肝失疏泻,木旺克土,脾运失司,湿浊内生,湿聚成痰、阻滞经脉及气滞血瘀有关。由于......

点击显示 收起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脂类代谢异常,使肝细胞中脂肪含量增加,根据肝内脂肪的蓄积含量多少,可分为:轻度脂肪肝(5%~10%),中度脂肪肝(10%~30%),重度脂肪肝(30%以上)。祖国医学的多数医家认为脂肪肝与饮食所伤和情志不遂导致肝失疏泻,木旺克土,脾运失司,湿浊内生,湿聚成痰、阻滞经脉及气滞血瘀有关。由于脂肪肝病因复杂,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而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的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所以引起医者重视。笔者从2003年起用清脂汤与吉非罗齐对照,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者114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乘风第一医院与脑血管医院病人,共114例,治疗组中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7~59岁,平均(42.16±16.44)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5年;有肝炎病史者21例。对照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29~58岁,平均(40.17±12.6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年;有肝炎病史者18例。治疗前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案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消化病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关脂肪肝的诊断标准而制定。(1)肥胖,或肝炎后体重明显增加,或长期饮酒史,有胁痛、腹胀、纳差、乏力、呕恶等症状,或者肝脏轻中度增大,质地中等。(2)根据实验检查血脂高于正常,肝功能轻中度异常,尤其谷氨酰转肽酶项目。(3)B超检查肝脏脂肪浸润。(4)排除急性妊娠脂肪肝、Reye综合征;合并中度以上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合并有心血管、肺、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及65岁以上患者。

  1.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清脂汤。基本方:半夏15g,枳实10g,白芥子10g,泽泻15g,生山楂20g,决明子15g,丹参15g,川芎15g,葛根15g。湿热偏重者,加茵陈15g,草河车15g;每日1剂,分2次煎服,疗程1个月。对照组:用吉非罗齐,每次0.6g,1日2次,口服,疗程1个月,服药期间禁用其他对血脂肝功有影响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1)症状:治疗前及治疗中每周观察胁痛、腹胀、乏力、呕恶等(症状之轻重用积分法表示,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为0、1、2、3、4分)。(2)体征:治疗前及治疗中每2周观察肝脏大小,每周观察舌苔脉象等。(3)血脂:治疗前及治疗后查TC、TG、HDL-C、LDL-C。(4)肝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分别检查ALT、AST、GGT、A/G及蛋白电泳等。(5)影像学指标:治疗前后B超检查。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卫生部1993年)指定以下标准:基本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B超脂肪浸润消失。显效:症状消失或改善(积分值下降70%),血脂显著下降,肝功能基本正常,B超脂肪浸润显著改善。有效:症状改善(积分值下降50%),血脂有所下降,肝功能有所改善,B超脂肪浸润减轻。无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B超均无改善。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  治疗组60例中,基本治愈32例,占53.33%;显效16例,占26.67%;有效8例,占13.33%;无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占11.11%;显效8例,占14.81%;有效23例,占42.59%;无效17例,占31.48%,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治疗组治疗后胁痛、腹胀、纳差、乏力、呕恶症状显著改善(P<0.01),肝肿大、肝脏压痛特征亦有所减轻(P<0.05);对照组治疗后胁痛、腹胀、纳差、乏力、呕恶症状有所改善,肝肿大,肝脏压痛特征亦有所减轻。

  2.3  治疗前后血脂改变  见表1。

  表1  清脂汤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的变化 略

  2.4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  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查血清ALT、AST、CHE,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清脂汤治疗前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 略

  2.5  治疗前后B超变化  治疗组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查B超,结果见表3。

  表3  清脂肝汤治疗前后患者B超声像图变化  (略)

  3  讨论

  中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与“胁病”、“积”、“郁证”等病证相参,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脂肪肝的病机关键为痰浊阻滞,脾失健运,肝络不畅。病人表现形体偏胖,时有胁痛,脘痞,或见纳呆,呕恶。痰浊化热,可有口干,口苦,苔黄腻。日久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夹有瘀血,则见胁痛较为固定,或胁下积聚,舌暗脉涩。进一步发展,可演变为肝硬化,预后较差。我们确定化痰泄浊,活血通络,健脾助运为基本治法。从临床结果而言,清脂汤消补兼施,活血通络能明显改善病人症状体征,降低患者异常升高的血脂,对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作用,且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能保肝,降酶,对脂肪浸润引起的肝损害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单位:1 163411 黑龙江大庆,大庆乘风第一医院内科

       2 163113 黑龙江大庆,大庆脑血管医院内科

  (编辑:曲  全)

作者: 吕海洋黄志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