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7期

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监测CABG后病人的心电图,探究QT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6例患者连续心电监测QTd的变化。结果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天内的QTd均比术前明显增高。结论CABG后病人心电图QTd增加可以持续3天,表明心室肌复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步性,四至七天才趋于稳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监测CABG后病人的心电图,探究QT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6例患者连续心电监测QTd的变化。结果  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天内的QTd均比术前明显增高。结论  CABG后病人心电图QTd增加可以持续3天,表明心室肌复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步性,四至七天才趋于稳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QT离散度(QTd);临床意义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来,有关QT离散度(QTd)的变化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等报道日益增多。笔者对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后病人心电图QTd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56例冠状动脉搭桥三支或三支以上病人,采用持续心电监测,测定术前第一天、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7天的心电图QTd的变化,记录R-R间期、Q-T间期以及J-T间期等参数。QTd的计算以Bazett公式为准:QTd=QTmax-QTmin,校正QT间期(QTc)=QT/R-R,而QTcd=QTcmax-QTcmin。QTd为不同导联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值。同一导联需测量三个所需测量的间期,取其平均值。QTd正常参考值为<50ms,50~70ms有参考价值,>70ms有诊断价值。

  2  结果

  术前第一天的QTd平均值为(55.79±19.86)ms,手术结束时的QTd平均值为(62.5±20.13)ms,术后3天内的QTd均比术前增高,以术后第二天最高,为(67.47±32.66)ms(P<0.05),术后第四天QTd开始下降,至术后第七天QTd已低于术前水平,为(46.47±20.29)ms(P<0.05)。

  3  讨论

  56例病人术前均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QTd、QTcd值均高于正常值。在行CABG后,心肌缺血部分血流重新恢复,QTd、QTcd在3天内仍然延长,可以解释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功能恢复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CABG后早期心功能或心脏电生理的不稳定性增加。在此期间易发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观察治疗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而术后第四天开始,QTd、QTcd逐渐缩短,术后第七天已小于术前值,说明心脏功能或心脏电生理逐渐稳定。

  56例病人术后QTd的演化过程于ST段演变极其相似,ST段抬高或压低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病人术后心肌缺血ST段抬高和/或心律失常者占34.0%,均发生在3天内,术后4~7天仍有ST段改变和/或心律失常者只占7.0%,这与术后QTd同样也是临床心肌缺血测定的一种敏感方法,两者具有同步性。

  本组病人QTd的早期演化过程亦与急性心肌梗死有相似之处。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d研究中,发现QTd呈动态变化,在2~3天达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至第五天后呈缓慢下降,第四周接近于正常。在术后心肌梗死QTd改变与猝死关系的研究,猝死病人的QTd、QTcd均在70ms以上。QTd延长愈明显,临床并发症愈多,诱发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愈大,但本组病人的严重程度尚未达到可猝死的界限,并且在7rd QTd既接近正常值,说明了CABG后心脏在应激后因血液供应的改变,使得心脏功能和心脏电生理有一个较快的恢复过程。尽管如此,笔者指出,在老年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同时术前有心肌缺血,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功能不全史等高危病人,术后均应持续心电监护,监测BP、ST段及QTd的变化,一旦发现术后4~7天后QTd仍未恢复到50ms以下,甚至有延长趋势,应引起高度警惕,因为这些病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尤其是以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最为常见)的概率明显增大,需迅速明确诊断,紧急救治。 

  作者单位:330003 江西,江西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编辑:文  静)

作者: 柳超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