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8期

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探讨DAI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CT分型。方法对58例脑弥漫性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病人均有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中有片状或点状出血者50例,其中大脑半球白质内出血24例,脑干点状出血4例,胼胝体或四叠体部位出血5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探讨DAI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CT分型。 方法  对58例脑弥漫性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8例病人均有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中有片状或点状出血者50例,其中大脑半球白质内出血24例,脑干点状出血4例,胼胝体或四叠体部位出血5例,脑室系统出血6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情况者11例。合并硬膜外或硬膜下小血肿者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线性骨折6例。 结论  DAI是剪力作用引起脑白质轴索广泛性损伤,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诊断困难。CT检查对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CT扫描;临床诊断
            
  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原发性急性脑外伤的特殊类型,主要伤及灰白质交界处以及脑的中轴和邻近结构,如基底节区、胼胝体、三脑室周围,严重者可累及脑干,病情重、死亡率高。近年来,DAI引起脑外科医师的广泛重视,国外已见到不少类似报道,特别是CT和MRT应用临床以后,但DAI的CT表现复杂,分型众说纷纭。本文报告了诊断为DAI58例病人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7年1月~2002年5月CT检查颅脑损伤病人1239例(包括笔者在济宁市一院1997年1月~2000年8月检查病人),其中诊断为DAI58例,占4.7%,男30例,女28例,年龄7~62岁,平均年龄36.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4例,高处坠落伤12例,拳击伤2例。58例病人皆有原发性昏迷,9例病人外耳道出血,2例病人鼻腔出血。所有病人入院时检查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伤后0.5~36h行头颅CT检查。

    1.2 CT所见 58例病人均有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皮髓质边界模糊。脑肿胀部位在双侧额颞顶区47例,双侧枕顶区5例,单侧大脑半球低密度区6例。脑实质中有片状或点状出血者50例,其中大脑半球白质内出血24例,脑干点状出血4例,胼胝体或四叠体部位出血5例,脑室系统出血6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情况者11例。合并硬膜外或硬膜下小血肿者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线性骨折6例。22例病人侧脑室受压变小,但环池存在,8例病人侧脑室明显变小,环池消失。

    1.3 诊断标准 DAI的CT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我院诊断标准为:(1)受伤时头部处于运动状态,突然受到加速运动造成脑组织损伤。(2)伤后有原发性昏迷,无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双侧大脑半球有弥漫性脑肿胀,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或无移位。(4)胼胝体、基底节有单发或多发的直径<2cm的出血灶,无明显占位效应。(5)脑干内有单个或多个点状出血。(6)脑室系统内有直径<2cm出血。

    1.4 方法 本组病人非手术治疗51例,主要措施为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预防各种并发症,3例病人行高压氧治疗。5例病人行去骨瓣减压术,2例行脑脊液分流术。

    1.5 结果 21例(36.2%)治愈,28例(47.2%)伤残,9例(15.5%)死亡。
    
  2 讨论

  DAI是1986年Strich [1] 发现剪力作用引起的轴索损害。发病基础是运动的头部突然受到加速或减速运动,特别是角加速运动,脑组织受剪性应变作用而变形,由于脑的不易屈性很低,使神经轴索和毛细血管折曲损伤,1982年由Adam [2] 命名为DAI。发病数小时至数天内脑白质神经纤维的轴索广泛肿胀、变性,髓鞘破坏,胶质细胞肿胀,轴索曲张断裂,轴浆运输受阻蓄积,外溢形成回缩球 [3] ,伤后72h达到高峰,神经纤维断裂几乎是一种不可逆损害。DAI易发生于脑实质内不同密度的脑组织之间,如大脑半球的灰白质之间、基底节、内囊、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胼胝体以及大脑和小脑之间的脑干的上端 [4,5] 。

    临床表现以原发性昏迷时间长、程度深为特点。少数病人合并其他脑外伤,如硬膜外、硬膜下小血肿,颅底骨折等。由于DAI管理损害无法手术纠正和预防,临床救治比较困难,除积极进行综合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者可酌情行去骨瓣减压术,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可行脑脊液分流术。

    CT扫描虽不能直观反映出DAI的病理变化,但能根据早期的CT表现作出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DAI CT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弥漫性脑肿胀。表现为广泛低密度区,无脑实质出血,少数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灰白质界限不清,严重者脑干、胼胝体亦呈低密度区,以双侧大脑半球居多。(2)在脑实质内,胼胝体、脑干、基底节等有片状或点状出血灶,直径小到2cm,无明显占位效应,但有不同程度的脑肿胀,此点可与脑内血肿相鉴别。可分为四种亚型:中心型:出血灶位于脑干、四叠体、基底节和内囊区域,病人病情较重,预后差。脑室型:出血部位在脑室系统,经积极抢救,预防和治疗脑积水,预后较好。周围型:出血灶在大脑半球白质内,发病率较多,治疗效果较其他类型好。混合型:以上2种或2种以上情况皆有之,病情最重,预后差 [6] 。本组病人54例有出血灶,占DAI病人的93%,其中中心型9例,周围型24例,脑室型10例,混合型11例。(3)弥漫性脑肿胀造成脑室系统受压,环池、鞍上池、侧裂池、四叠体池等受压变小或消失,中线结构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根据脑室、脑池受压情况,可以直接估计颅内压增高程度,判断预后,环池和三脑室受压闭塞者死亡率极高;脑弥漫性肿胀伴硬脑膜下薄层出血,患者伤后昏迷时间越长,临床表现越重,GCS评分越低则预后越差 [7] 。本组8例环池完全闭塞的病人皆抢救无效死亡。(4)合并其他颅脑损伤,如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小梭形高密度影,占位效应不明显,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室、脑池受压为双侧对称性,可与一般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鉴别。严重颅底骨折骨窗可显示,否则可依据临床表现诊断。(5)CT阴性的DAI。王明璐等 [8] 报告38例DAI病人CT表现阴性。由于CT分辨率差,扫描层厚不同或病人躁动造成假阴性。原发性昏迷较严重,CT扫描阴性病人应警惕DAI,有条件者可行MRI扫描检查,因MRI对轴索撕裂组织内液体增加敏感性较高,可鉴别CT扫描存在的假阴性,以帮助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Strich SJ.Diffuse degeneration of the cerebral white matter in severe de-mentia following head injury.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56,19:163.

    2 Adams JH.Diffuse axonal injury due to non-missile head injury in hu-man:an analysis of45cases.Am Neurol,1982,12:557.

    3 Vanezis P.White matter damage following acute head injury.Forensic Sci Int,1987,35:1.

    4 Levil.Diffuse axonal injury:analysis of100patients with radiological signs.Neurosurg,1990,3:429.

    5 Medana IM,Esiri MM.Axonal damage:a key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human CNS diseases.Brain,2003,126:515.

    6 Nishimoto T,Murakani S.Relation between diffuse axonal injury and in-ternal head structures on blunt impact.J Biomech Eng,1998,120(1):140.

    7 Lee TT,Galarza M,Villanueva PA.Diffuse axonal injury(DAI)is not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Acta Neurochir(Wien),1998,140:41.

    8 王明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问题的初步探讨.中华创伤杂志,1992,8(4):197. 

  作者单位:510510广东广州,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编辑:宋 冰)

作者: 王梅张志强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