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0期

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1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神经炎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院自2004年2~9月共诊治18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干扰素肌注治疗,疗效显著,现作简要报告如下。2方法采用干扰素100万U(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肌注,每日1次,连续6天。2结果本组18例经干扰素治疗6天后均疼痛消失,疱......

点击显示 收起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神经炎后遗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院自2004年2~9月共诊治18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干扰素肌注治疗,疗效显著,现作简要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本组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18~53岁。症状以疼痛为主,偶有瘙痒和轻度发热,红色疹以带状分布为本病特征,躯干部多见,四肢及头面部次之,起病至就诊时间1~3天。

  1.2  方法  采用干扰素100万U(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肌注,每日1次,连续6天;口服阿昔洛韦片0.2g,一日5次,连续3天,并以炉甘石洗涤外搽,一日3~4次。

  2  结果

  本组18例经干扰素治疗6天后均疼痛消失,疱疹结痂,门诊随访1个月无后遗症。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该病毒通常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可导致病毒活动,由于疱疹沿着体表神经的纵轴生长,所以疼痛十分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对带状疱疹患者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3.1  带状疱疹的诊断  只要发现皮肤上呈带状分布的红色疱疹并伴有刺痛者,诊断便可确定,但亦有少数病人例外,可以先有疼痛而无疱疹,此时最易误诊或漏诊。遇到这种情况,除作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病证外,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存在,笔者认为可以先行抗病毒的诊断性治疗,一般经过2~3天后局部出现红色丘疹或疱疹便可确诊。

  3.2  带状疱疹的治疗  除常规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外,提高机体免疫力,阻断病毒的增殖、复制和释放,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目前医学界使用的免疫调节剂品种很多,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1],而干扰素是由人体白细胞经特殊处理得到的一类低分子量(M=15000~1000000)糖蛋白,其活性成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a,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阻断病毒复制和释放,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笔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主要有低热和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减轻或消失,一般不需停药。

  【参考文献】

  1  潘建成.胸腺肽治疗带状疱疹16例疗效观察.中华新医学杂志,2001,2(6):561.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 200031 上海,上海市天平地段医院

作者: 郭常锋,潘建成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