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1期

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的手法治疗及预防复发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手法治疗及预防复发。方法采用手法治疗3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患者的治疗体会及预防复发的方法。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病人,应用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满意,预防治疗同样重要。【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手法治疗及预防复发。方法  采用手法治疗3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患者的治疗体会及预防复发的方法。结果  治愈29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病人,应用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满意,预防治疗同样重要。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前滑脱;手法治疗;预防复发
   
  笔者1997~2003年,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配合预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前滑脱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均经CT或MRI,腰椎X线片检查结合临床进行确诊;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56岁,平均43.6岁,其中<40岁者18例,占51.4%;41~50岁15例,占42.9%;>50岁2例,占5.7%,发病率以32~46岁为主;病史<3个月者2例,3~6个月者10例,6~12个月者12例,>12个月者11例,平均为14个月。

  1.2  发病原因  本组35例中有外伤史者6例,占17.1%;慢性劳损者20例,占57.1%;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者2例,占5.7%;无明显诱因者7例,占20%。

  1.3  滑脱分型  依据腰椎X线摄片,CT或MRI结果统计:椎弓峡部不连者15例,占42.9%,脊椎滑脱未见峡部不连者20例,占57.1%;L5椎体滑脱者27例,占77.1%;L4椎体滑脱者8例,占22.9%;Ⅰ度滑脱29例,占82.9%;Ⅱ度滑脱5例,占14.3%;Ⅲ度滑脱1例,占2.8%。

  1.4  突出部位  依据X线、CT、MRI结果统计:单间隙突出28例,占80%,其中L4~5突出5例,L5~S1突出23例;多间隙突出7例占20%,其中L4~5、L5~S1突出5例,L3~4、L4~5突出2例。

  1.5  症状和体征 (1)有腰骶部疼痛者30例,占85.7%;(2)有下肢疼痛或异常感觉者15例,占42.9%;(3)腰部、下肢同时有症状者10例,占28.6%;(4)脊柱或椎旁有明显压痛者25例,占71.4%;(5)腰椎棘突可触知前移的阶梯感者12例,占34.3%;(6)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2例,占34.3%。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于腹部垫一8~15cm高的软枕。(1)医者站在患者左侧,用推、拿、揉、、按等手法,由患者背腰腿部,从上而下放松背、腰、腿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和加快血液循环,达到经络通畅的目的,反复推拿约10min;(2)点按肾俞、命门、轶边、承扶、委中、承山等各约1min;(3)用擦法在腰骶底部由脊柱正中向两侧推拿20~30次,以热度、力度透达肌里,作用力集中于脊柱为佳;(4)掌根按揉脊柱3~5次,叩打腰背部肌肉,使患者感到舒适轻松,以达到肌肉放松,活血通络的作用,为正骨整复手法的实施作准备;(5)垫腹振压法:嘱患者双手抓住按摩床上缘,助手立床尾,双手抓住患者双足,向相反方向用力牵拉,医者双手叠加在患椎上,与助手配合作垫腹振压治疗,反复3~5次(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6)斜搬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右侧卧,右下肢自然伸直,左下肢屈曲,医者位于患者的腹侧,右手置于骨盆上,左上臂置于患者小臂及肩部,做腰椎被动扭转,当扭转到一定幅度时稍微用一点力,当听到“咯嗒”一声时,即达最佳效果;用法施于对侧。仰搬法:患者骑于治疗床上,腰部放松,助手按住患者双下肢,医者单腿跪于床上,用另一条腿的膝部顶在患椎上,双臂环抱患者胸部,此刻医者运好一口气,使患者呈仰伸位的同时,做向左转,或向右转的旋转运动,要反复做5~10次,使向后伸力与旋转力均能作用到患处,在反复的晃动中,可使突出的间盘有所回纳,腰椎小关节紊乱,脊柱滑脱逐步恢复,以上按摩疗法,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2.2  预防复发

  2.2.1  腰围(或宽腰带)固定  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要求患者常带腰围,以预防疾病的复发,加重,同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2.2.2  睡前治疗  嘱患者每日睡觉前,平卧屈膝,用5~8kg砂袋,放置于腹部10~20min,然后取下,自然睡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过度劳累后有轻度疼痛或不适,休息后消失;好转:原有症状部分消失,活动轻度障碍;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

  3.2  治疗结果  以上患者均经2~4个疗程治疗,痊愈29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1例,有效率97.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应用手法治疗疗效满意,预防治疗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1岁,患腰椎间盘突出伴腰5椎体Ⅱ°度前滑脱2+年,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于2003年1月到我院颈肩腰腿痛专科治疗,主诉,反复腰痛2+年,加重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1+年,疼痛每因久坐、行走、弯腰时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查腰部活动范围略受限,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提腹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L5~S1压痛,经作腰椎正、侧、双斜位片检查,提示:“双侧L5峡部断裂,L5前滑0.6cm,”腰椎间盘CT检查,提示“ L4~5椎间盘轻度膨出,L5~S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压迫硬膜囊,双侧椎弓峡部断裂。”运用上述治疗方法,治疗8天后取得明显效果,经3个疗程治疗痊愈,复查X线片“L5前滑0.2cm”,嘱患者继续预防保养2个月,随访至今未复发。

  5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而椎间盘突出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不但病情无好转,若治疗不当,往往导致病情加重,笔者认为,推拿治疗必须因病施治,因人施治,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脊柱滑脱有真性滑脱与假性滑脱之分;临床X线片或CT见峡部断裂者为真性滑脱。无峡部断裂者为假性滑脱,而一般X线片、CT片未见断裂者,也未必就一定是假性滑脱;在治疗的病人中,有1例患者经CT与一般X线片检查均只见滑脱,未见峡部断裂,但作CR片检查确可见裂痕,因此,笔者在报告中统称脊柱前滑脱。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脊柱滑脱的作用原理是多方面的;推拿手法除了可松弛腰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水肿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外,主要通过正骨整复手法的治疗,使紊乱的小关节恢复正常,解除筋膜粘连,矫正脊柱的侧弯畸形、后突畸形,促使腰椎间盘回纳,脊柱滑脱复位,解除疼痛,恢复功能。

  在本病的预防治疗中,用腰围加固腰部的稳定性,相对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维护损伤椎间盘组织修复,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脊柱滑脱的恢复,预防脊柱滑脱的进一步加重;睡前腹部放置砂袋10~20min后,脊柱前滑脱可得到改善,在人体机能恢复的最佳时期睡眠的状态下逐步修复。预防保养1~2个月,腰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将会逐步恢复。

  上述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但应该明确指出,腰椎间盘突出并脊柱前滑脱的病因是多样而复杂的,如果仅靠一种手法或手法不当,那也是不可能真正治疗好这种病的,必须视病治疗,因人而异,切忌手法粗暴,造成与受伤机理相悖而加重损伤,正骨手法不宜过多使用,必须间歇采用,中病即止,预防治疗与手法治疗同样重要,必须医患配合,才能取得长期持久的疗效。
 
  (编辑:李  令)

  作者单位: 442700 湖北丹江口,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作者: 杨正勇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