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2期

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消毒方法效果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操作前不同手消毒方法的效果,以采取最有效的手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90人,分三组采取不同的手消毒方法(对照组1:500“84”消毒液浸泡手。实验1组:1:500“84”消毒毛巾擦手。2%活力碘消毒液毛巾擦手)并监测各组消毒后手的菌落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操作前不同手消毒方法的效果,以采取最有效的手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90人,分三组采取不同的手消毒方法(对照组1:500“84”消毒液浸泡手;实验1组:1:500“84”消毒毛巾擦手;实验2组:0.2%活力碘消毒液毛巾擦手)并监测各组消毒后手的菌落数。结果  未消毒手暂居菌量均大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检出7种细菌共109株;对照组除菌率71.54%;实验1组除菌率96.74%;实验2组除菌率100%。结论  护理人员每次操作前运用两组实验方法消毒手皮肤,均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关键词】  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清洁消毒;效果监测;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造成国家卫生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近十余年来,医院感染在国内外被普遍引起重视。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频繁,病人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均通过护理人员的手完成,未加强手的消毒是传播病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载体,因此,各类书籍已明确规定治疗操作前要洗手及消毒[1]。

  消毒手是阻断通过医护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对降低医院感染率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操作前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可视为最重要的防止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2]。目前临床护理与每次静脉操作前采用消毒液浸泡手消毒,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冬季消毒液温度低,易冻手,影响手部消毒效果及护理操作。
  本研究对15个普通病房护理人员手每次操作前用两种消毒液浸泡的毛巾直接擦手消毒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与临床常用消毒手方法效果对照,以寻找有效的手消毒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500“84”消毒液浸泡的毛巾,0.2%活力碘浸泡的毛巾,1:500  “84”消毒液。

  1.2  实验对象和分组  本研究调查对象包括本院15个普通病房每科6名治疗班护士,共90名。每科6名护士均分别进入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各2名。

  1.3  方法  实验1组:常规洗手并留取手指培养标本后直接取浸泡有1:500 “84”消毒液的毛巾均擦洗双手、手腕及腕上,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待其自然干燥约2min后再留取培养标本,然后护士每完成一次操作再取同一消毒毛巾擦手消毒并留取标本再操作以此类推共十次标本;实验2组:方法同前,取浸有0.2%活力碘毛巾擦手;对照组:方法同前,采用1:500 “84”消毒液浸泡手1min。三个组同时观察被检查者有无皮肤异常反应。

  1.4  标本采集及处理  由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3人分别进行采样,1人采集对照组,1人采集实验1组,1人采集实验2组。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查双手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指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振动80次,采样液稀释后接种平板(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放置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菌落生长状况,进行细菌计数并做微生物学鉴定。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资料采用PEM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

  1.6  判断标准  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在Ⅰ、Ⅱ类区域工作的人员的手细菌数<5cfu/cm2,Ⅲ类区域工作的人员的手细菌<10cfu/cm2为合格[3]。

  2  结果

  2.1  各组护理人员手消毒前手的皮肤暂居菌值及带菌种类  见表1、2。

  表1  各组护理人员手消毒前手的皮肤暂居菌量(cfu/cm2)和构成(略)

  表2  各组护理人员手消毒前手的皮肤带菌种类(略)

  2.2  各组消毒手后培养菌落数监测结果  见表3。
   
  由表3看出,实验1组用1条1:500“84”消毒液浸泡的毛巾擦手连续1~8次菌落数为0,操作8次后菌落平均值14cfu/cm2,10次平均除菌率96.74%。实验2组连续擦手1~10次菌落数均为0,除菌率100%。对照组消毒效果不确切,连续1~10次菌落平均值30.85cfu/cm2,10次平均除菌率71.51%。3组均未观察到皮肤干燥,发红、瘙痒等皮肤异常反应。

  3  讨论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操作前未消毒的手90例,均有菌生长,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表1显示护理人员操作前常规洗手但未消毒手的细菌数远远超过了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由此可见,护理人员操作前做好手的清洁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必要措施。

  表3  各组护理人员消毒手后菌落数(cfu/cm2)与除菌率(略)

  护理人员操作前常用的洗手方法是先用肥皂水洗净,再用1:500 “84”消毒液浸泡1min消毒手。本实验用此方法有13例不符合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除菌率为71.50%。分析主要原因:一是与洗、擦力度不足有关;二是与浸泡时间不够有关。这一结果令人对此方法洗手去菌的可靠性产生疑问,临床上需要高效、快捷、简便且易于掌握的手部消毒方法。

  实验表明,1条以1:500 “84”消毒液浸泡的毛巾可以连续8次擦手,其除菌率为100%,但擦手超过8次后则手带菌数超过Ⅲ类区域手细菌数。1条浸泡0.2%活力碘的毛巾连续10次用于操作前手部消毒其除菌率为100%。提示两种方法均是较理想的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清洁消毒方法,但由于活力碘价格较昂贵,且擦手后手部皮肤易变黄用后毛巾不易清洗,不利于再次使用,故在较小医院使用尚不实际,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医院建议可采用,而“84”消毒液虽然只能使用8次,但它具有无色、无味、经济、实用的特点,对于基层医院使用更理想。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为确保每次操作前消毒手效果,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提出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预防医院感染;(2)每次操作前必须认真、彻底、有效地洗手,特别是指甲缝、手指沟等细菌易于生存处的清洗,再取消毒液毛巾擦手消毒;(3)1:500 “84”消毒液浸泡手消毒法效果不确切,建议采用两种消毒液浸泡毛巾擦手消毒,但每条1:500 “84”消毒液浸泡的毛巾连续使用8次后不可再用,0.2%活力碘毛巾擦手10次左右也应及时更换,防止手再污染。

  【参考文献】

  1  田洁,晨间护理护士手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现代护理杂志,2002,8(1):4-5.

  2  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院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3  王荣芝,龚明勋,许淑清,等.医务人员手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46.
 
  (编辑:守  中)

  作者单位: 617061 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手术

        617000 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者: 朱文秀,李燕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