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2期

新生儿惊厥11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新生儿惊厥是围产期医学的重要课题,我院新生儿科于2003年8月~2005年8月共收治惊厥患儿110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2680例的4。现就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新生儿惊厥的重要原因、症状与治疗。1临床资料1。惊厥首发日龄在生后3~4天以内的90例,占81。...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惊厥是围产期医学的重要课题,我院新生儿科于2003年8月~2005年8月共收治惊厥患儿110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2680例的4.10%。现就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新生儿惊厥的重要原因、症状与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男68例,女42例,早产儿31例,占28.18%,足月产75例,占68.18%,过期产4例,占3.64%;体重不足2500g 16例,占14.55%,2500~3999g 86例,占78.18%,体重超过4000g 8例,占7.27%;惊厥首发日龄在生后3~4天以内的90例,占81.82%,生后5~8天 10例,占9.09%,8天以后10例,占9.09%。

  1.2  惊厥病因  非感染性因素96例,占87.27%,其中颅内出血42例(38.18%),缺氧缺血性脑病39例(35.45%),低钙血症9例(8.18%),低血糖症2例(1.82%),低镁血症2例(1.82%),癫痫1例(0.91%),脑积水1例(0.91%);感染性因素14例(12.73%),其中新生儿败血症12例(10.91%),破伤风1例(0.91%),化脓性脑膜炎1例(0.91%)。

  1.3  惊厥与围产高危因素的关系  自然产61例(55.45%),剖宫产33例(30.00%),产钳助产、胎头吸引13例(11.82%),臀位产3例(2.73%)。110例中宫缩无力4例(3.64%),第二产程延长3例(2.73%),有宫内窒息史52例(47.27%)。

  1.4  临床发作类型  以轻微型运动发作最多,54例,占49.09%,其次为多灶性阵挛性发作35例,占31.82%,局限性阵挛性发作18例,占16.36%,强直性发作1例,占0.91%,呼吸暂停2例,占1.82%。

  1.5  转归  治愈83例(75.45%),好转5例(4.55%),未愈14例(12.73%),死亡8例(7.27%);后遗症17例(15.45%)。

  2  讨论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生后3~4天以内发作多考虑产伤、缺氧、低血糖;生后5~8天主要为代谢紊乱如低钙血症;5~8天后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非感染性新生儿惊厥多于感染性惊厥。过去,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以产伤、缺氧为主,近年来代谢性惊厥有所增多,尤其是低血钙与低血糖、低血镁日渐使人注意。早产儿缺氧引起的颅内出血伴有低血糖、低血钙;小样儿易发生低血糖可伴有低血钙、低血镁。

  与围产期窒息及分娩异常有关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是目前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原因,其发病日龄主要在3天以内,生后3天以上主要见于感染和低钙等,故要降低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提高儿童的健康体质,必须从围产期的预防和保健工作做起。

  惊厥发作类型与原发病有关。颅内出血和低钙引起的惊厥多表现为轻微型运动发作:运动轻微不引人注意,如眼斜视、凝视、睁眼、咂嘴、面肌颤动、异常哭叫、四肢呈游泳划动样动作、下肢呈踏车样运动及呼吸暂停;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化脓性脑膜炎多数呈多灶性阵挛性发作,各肌肉群有节奏、迅速地抽搐,振幅大,只有破伤风呈强直性惊厥。

  惊厥的治疗首先应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负荷量为20mg/kg,若不能控制惊厥,1h后可加用10mg/kg,每日维持量5mg/kg。安定作用时间短,疗效快,在以上药物疗效不明显时可加用,剂量为0.3~0.5mg/kg静脉滴注,两药合用时应注意呼吸抑制的可能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尤须慎用。其次给予病因治疗如补钙、钠、镁等,同时给予支持疗法:供氧、保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能量合剂等。

  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表现不典型,病死率高,且易造成脑细胞损害引起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后遗症。近年来新生儿惊厥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后遗症却有所上升,因此找出惊厥病因给予及时有效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宋  冰)

  作者单位:15007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作者: 李虹,杨光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