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3期

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术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肛门周围脓肿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单纯切开引流。形成瘘管后再次行肛瘘切除术,病程较长痛苦大,我院自2000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8例,男75例,女5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直肠黏膜下脓肿42例,直肠后......

点击显示 收起

  肛门周围脓肿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单纯切开引流。形成瘘管后再次行肛瘘切除术,病程较长痛苦大,我院自2000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28例,男75例,女5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直肠黏膜下脓肿42例,直肠后间隙脓肿50例,高位马蹄形脓肿15例,坐骨直肠脓肿21例。本组病例均有发病急剧,肛门疼痛、寒颤等表现,体温多在38℃~41℃,白细胞明显升高,已破溃45例,未破溃8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切开引流  本组病例均采用骶麻,骶麻成功后取侧卧位,脓肿侧靠近床面。双下肢屈膝屈髋,肛门周围清洁消毒后以波动感最明显部位或硬结最明显部位为中心,尽量靠近肛门切开排脓。

  1.2.2  脓肿皮肤及内口切除  采用上述方法切开皮肤排尽脓液后,再以切开处为中心,环形切除部分皮肤,切除皮肤的范围应到脓腔壁边缘,以利引流。如脓腔较大(马蹄形脓肿)则切除部分皮肤后,于双股橡皮筋到另侧脓腔边缘作松线对口引流,对口引流位置及数目依据脓腔大小而定。由脓腔内进一探针同时另手手指插入肛管内将探针从肛管脓肿内口或黏膜最薄弱处拉出肛门。位置位于肛门直肠环以下者一次性切开内口及周围组织,内口位于肛门直肠环以上者,挂一橡皮筋切开挂线处皮肤,挂线橡皮筋用丝线结扎。坐骨直肠窝脓肿无明显内口及黏膜薄弱者,则不勉强切开内口,光行脓肿边缘皮肤切除加对口引流即可。最后刮除腐烂组织,用0.3%双氧水和0.5%灭滴灵反复冲洗脓腔,脓腔内填塞凡士林纱布及明胶海绵以引流并止血。

  1.2.3  术后处理  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排便后予黄柏洗剂坐浴,更换脓腔内纱布,每3~5日检查橡皮筋,需要紧线时,紧贴皮肤用丝线再结扎1次,对口引流橡皮筋根据引流物多少一般7~10天拆除。换药时,可适当用灭滴灵、庆大霉素清洗伤口。

  2  治疗结果

  本组128例经上述治疗后,除11例因换药不当形成假道再次切开引流外,其余117例均一期愈合,随访1年后无脓肿及肛瘘形成,平均愈合时间4周左右,挂线脱落者最短8天,长则半月左右,以9~12天最多见。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患者未有大出血、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狭窄等并发症。

  3  讨论

  肛门周围脓肿大多是由于齿线附近的肛窦为粪便及异物擦伤导致感染水肿延及开口于肛窦的肛腺,使之感染形成脓肿,该脓肿向外蔓延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突出到皮下而成。其局部症状较明显,全身反应也较重,该病的传统处理方法是做肛门周围放射状切口予以引流。因其切口皮肤生长较快,引流不畅,常常假性愈合,引起脓肿反复发作,最终形成肛瘘。临床上常见的肛瘘基本上是由于肛周脓肿所致。针对肛门切口皮肤生长较快,脓腔引流不畅及复发率极高的弊端。我们采用全部切除脓肿表面皮肤,避免切口过早愈合以利引流。加上一次性切除内口及周围组织使其愈合后不易复发,有效的防止肛瘘形成,避免患者两次手术之苦。本法经过临床应用观察,具有术后不出现大出血,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狭窄等并发症。治愈率高,病程短等优点,疗效较为满意。

  (编辑:宋  冰)

  作者单位: 214400 江苏江阴,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 肖长虹,徐锡芳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