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4期

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效果各异。我院自1996~2004年共收治跟痛症患者46例,采用了综合疗法包括局部封闭,中药的内外合治,微创松解,钻孔减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2诊断标准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教材《中医伤筋学》拟定(1)跟底疼痛,功能受限,行走困难。3治疗方法1。...

点击显示 收起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效果各异。我院自1996~2004年共收治跟痛症患者46例,采用了综合疗法包括局部封闭,中药的内外合治,微创松解,钻孔减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35~80岁,平均42.7岁;病程1个月~10年。单足、双足均有,反复发作,症状较重。

  1.2  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教材《中医伤筋学》拟定(1)跟底疼痛,功能受限,行走困难;(2)查体跟底或跟骨内侧结节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或全足跟有压痛;(3)X线片显示:跟底有或无骨刺样增生物;(4)排除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跟腱滑囊炎、跟骨骨髓炎、骨结核、骨感染、骨肿瘤引起的跟痛病变。

  1.3  治疗方法

  1.3.1  局封加微创松解法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足跟朝上,踝前垫软枕,足跟部消毒铺巾用7 号针头5ml注射器抽取醋酸强的松龙1ml,2%利多卡因2ml,硫酸软骨素2ml,在足跟压痛明显处作局部封闭,换用消毒的16号针头或特制的针刀在针眼处进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垂直,针体和足底的后平面成60°角,进针深度达骨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迅速出针刀,用消毒纱布覆盖针孔,拇指按压3~5min,双拇指向足背方向推拿跖长韧带和跖腱膜反复10余次。

  1.3.2  中药内外合治  中药内服自拟强筋壮骨方,药用淫羊霍20g,熟地15g,当归15g,黄芪30g,白术10g,乳香10g,没药10g,地龙12g,牛膝15g,威灵仙20g,杜仲10g,肉桂10g,甘草5g,细辛6g,钻骨风20g,活血藤20g,菟丝子20g,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300ml,早晚各服150ml,10天1个疗程。熏洗方药用赤芍、防风、秦艽、艾叶、羌活、独活、花椒等各30g,加水2000ml左右煮沸,离火去渣先热气熏患足,水温降至不烫手时泡足,边洗边按推足跟,对压痛点用强力按揉,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2 天。注意:(1)掌握水温防烫伤皮肤;(2)足部皮肤破溃者禁用。

  1.3.3  钻孔减压法  对于以上二法失效或(和)晨起行走痛重,勉强行走疼痛减轻,全足跟的顽固性跟痛患者选用此法。手术步骤:足跟部常规消毒铺巾,在足跟外侧足底上方2cm左右,2%利多卡因局麻后经皮用¢3.0cm的骨圆针从外向内垂直跟骨钻孔6~8个,穿透对侧骨皮质。无菌敷料包扎,抗感染治疗3~5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优: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 个月以上无复发。良:显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剧烈活动疼痛偶有发生。可: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长时间剧烈活动常诱发疼痛。差:无效。

  2.2  治疗结果  本组46例中,优28例,良12例,可6例,差0例。

  3  讨论

  3.1  跟痛症与跟骨高压症  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跖面疼痛,常见于肥胖的中年男人,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1],临床表现在跟骨的跖面疼痛酸胀。常见致病原因有,(1)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2)跖筋膜炎;(3)跟骨骨刺。
    
  跟骨高压症是指由于跟骨内压力增高而产生的跟部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在跟骨的内、外及跖侧均有压痛和叩击痛。
    
  跟痛症与跟骨高压症是两种不同的病症,临床上需要鉴别,但往往难以鉴别,多数病例兼而有之,因此治疗上要综合分析,综合应用,对于难治性顽固性跟痛病人钻孔减压。

  3.2  跟痛症与跟骨骨刺  跟骨为松质骨,位于全身最低处,血液回流困难,任何原因使血运平衡失调,不论缺血或淤血均可产生疼痛[2]。跟骨骨刺的骨赘形成实际上是一种修复的表现,骨质增生是跟骨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牵拉,破坏了膝、踝关节的力学平衡,使跟骨产生了高应力点而逐渐形成的。据近年研究发现,跟骨骨刺与骨内高压,血瘀症,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吕厚山等[3]报道:骨刺不是跟痛症的主要原因,跟痛症是一种与周围软组织的集合性病损,因此跟痛症的治疗要兼顾骨与软组织,重在软组织的松解,微创松解治疗跟痛症疗效较确切。

  3.3  传统医学对跟痛症的认识  《张氏医通》云:“……肝主筋,肾主骨,人至中年,肝肾渐亏,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加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住筋骨以及跌仆扭伤,导致骨脉瘀滞,不通则痛。”因而表现跟底疼痛,行走活动不利。肝肾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风寒湿邪侵袭及跌仆损伤为发病诱因[4],因此治疗上利用中草药内服外洗,内外合治达到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温经通络止痛,效果更佳。
    
  总之,跟痛症的治疗要综合分析,综合应用,从简单到复杂,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105-1107.

  2  毛宾尧.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98-200.

  3  吕厚山,谷国良,朱绍同.跟痛症与跟骨结节骨赘.中华外科杂志,1996:34(5)294-296.

  4  郭建刚,冯坤,赵移珍.中药内服治疗骨性关节炎新进展.中医正骨,2002,4(4):55.

  作者单位:425006 湖南永州,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编辑:李  令)

作者: 唐冰之,谢友明,何小平,谭永东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