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4期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9~2005年急诊救治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共收集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25例,全部符合低钾标准(钾离子浓度3。5mmol/L)及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1999~2005年急诊救治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共收集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25例,全部符合低钾标准(钾离子浓度<3.5mmol/L)及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结论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以男性为主,于4~9月份发病多见,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可有多种诱因和存在并发症,临床上对低钾性周期麻痹的发病的多种因素应予重视。

    【关键词】  周期性麻痹; 低血钾; 补钾; 补镁
 
    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多数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最常见,病人常无诱因突然发作,故在内科急诊经常遇到,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低钾性麻痹在临床上诊断难度不大,但其发病的原因不太明确,临床极易误诊。本文对我院1999~2005年救治的25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发病时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年龄20~70岁,其中45岁以下的17例,与文献报道的青壮年多见相符。发病季节5~9月份者21例。起病至入院时间:24h以内的22例,24h以上者3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减退,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病理征阴性。伴有呼吸肌受累者3例。

  1.3  辅助检查  25例血清钾均低于正常值,最低1.37 mmol/L,血钾为1.37~3.0mmol/L者23例,心电图T波改变(低平、双相、倒置)15例,S-T水平下移≥0.05mV 13例,出现TU融合波及Q-T间期延长22例,窦性心律不齐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偶发室性早搏3例(患者均除外心脏器质性病变)。

  1.4  治疗  (1)严密进行心电监护或心电图监测。(2)补钾治疗。多数患者采用口服补钾与静脉补钾同时进行,部分患者单用口服补钾。一般补钾4~6g后,患者肌力开始恢复,多在1天内恢复正常,少数需2~3天,补钾总量为6~25g。重度以静脉滴注为主,依病情轻重最多可补到12~18g,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每日3~6g),持续1~2周。中轻度者以静脉滴注口服并用,每日补8~12g,持续1~2天后减量,麻痹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每日3~6g,持续1~2周。轻度者一般采用口服补钾每日6~8g,分3~4次口服,渐减量维持1~2周。(3)补镁治疗。单纯补钾疗效不明显的患者,每日应用门冬氨酸钾镁20~40ml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轻者一般不用。

  1.5  疗效判定及转归  痊愈:全部症状消失,血钾、心电图测定全部正常;基本痊愈:全部症状消失,血钾、心电图测定基本正常;显效:肌力较入院时增强,血钾有所恢复,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无效:肌力、血钾、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本组病例治愈率达100%。其中有3例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建议转专科治疗。

  2  讨论

  周期性瘫痪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短暂性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以低钾性最为常见。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机制可能与肌细胞功能异常有关,发作时细胞膜的Na+-K+泵兴奋性增加,使大量钾离子内移至细胞内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和对电刺激的无反应性,导致瘫痪发作[1]。临床上表现为四肢肌力减退,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极少累及颈肌、膈神经和脑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时血生化钾离子应低于3.5mmol/L。本组25例中,均表现有四肢乏力的症状,但程度有差异,有的仅表现为双下肢麻木乏力,但尚可走动,有的则肌力0级,未见累及呼吸肌病例,但有伴头晕胸闷症状病例,并根据查钾离子均低于正常,符合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诊断。低钾麻痹肢体呈对称性瘫痪,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无感觉障碍。这是由于人体内钾总量的70%储积于肌肉组织中。
由于低钾性麻痹的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与缺钾程度并不平行,血清钾有时并不反映细胞内钾水平,而心电图可以反映总体钾。所以,临床上对突发性对称性软瘫和(或)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均应常规作心电图检查,同时检测血钾浓度,有条件的可做肌肉电刺激反应试验。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低钾性麻痹的诊断并不困难。

  临床上低钾的出现不尽是钾丢失、钾摄入减少,大多为短期内钾转移。造成钾转移的原因之一,认为是由于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三糖磷酸代谢障碍,引起体液的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从而使血钾降低,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在治疗上,早期足量补钾是关键。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因停止补钾后往往易复发,不宜骤停或过早停用氯化钾,故应持续数日,血钾纠正后可改为口服,而渐停用。禁用不含钾溶液,如果输注大量不含钾液体,尤其是高渗葡萄糖,可使血钾进一步下降,加重病情。低钾同时伴有低镁,门冬氨酸钾镁与细胞亲和力强,而镁又是Na+-K+-ATP酶的激活因子,有助于钾进入细胞内,重症病人同时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提高疗效,且降低复发率。此外,纠正酸中毒要慎重,因为碱性药物会使血钾进一步下降,轻度酸中毒通过补钾补液后可随病情好转而得到纠正。对伴有有低钠血症的患者,补钠时一定要慎重,最好避免高渗盐水。

  本资料表明,系统补钾治疗及临床症状改善后的维持治疗均有助于减少本病的复发率。

  作者单位:030300 山西娄烦,娄烦县人民医院
 
  (编辑:张  彦)

作者: 李艳杰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