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期

中医经络学的运用与发展思路探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中医药学的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文字记载,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为人类战胜疾病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些年来,中医诊断无痛苦、无放射、费用低、治疗副作用少、标本兼治等优点,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和病人的认可。在现代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其古老的中医药学得到继承和......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药学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文字记载,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为人类战胜疾病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些年来,中医诊断无痛苦、无放射、费用低、治疗副作用少、标本兼治等优点,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和病人的认可。在现代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其古老的中医药学得到继承和发展;如何在诊疗上有所更新突破;如何让中医的诊断命名,疗效鉴定与世界医学接轨,将是21世纪发展中医事业的艰巨任务。

  1  经络学的运用

  目前,中医诊断、治疗技术发展缓慢,与思路有很大关系。临床应用注重继承,而忽略了创新。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众人参与,每人创新一点,就能汇成万涓长河,造福子孙后代。笔者,近10几年注重中医“外治疗法”及“经络学”的研究,探索“经络”实质。根据中医“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理论,先后开发成功“经气测平仪”、“经气导平仪”。利用测平仪,测出人体受阻“经络”,用导平仪进行定向导通,平衡机体功能,达到治病目的。临床疗效证明:定向导通受阻“经络”,对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外伤性截瘫、中风后遗症、骨不连接、颈椎病、三叉神经痛、前列腺肥大、关节炎、胃炎、肠炎等近百种疑难病的治疗,其疗效完全符合中医“通则为治”的理论。临床测试“经络”发现,病重、年老、体弱的病人其“经络”呈高电阻,某脏器病变所对应的“经络”也呈高电阻,脊髓损伤病人其损伤部位以下“经络”全部阻塞不通,末梢神经炎的病人同样呈高电阻,而健康人及儿童则呈低电阻,截瘫病人经导平治疗康复后,其“经络”则呈低电阻。经数千例病人观察分析:经气测平仪测试的是人体“生物电”,其规律与中医所述的“年老、多病气则虚,年轻、体壮气则盛”的理论基本相同。因为“经气测平仪”是依据欧姆定律研制的一种“生物电”测试仪器,“经络”电阻越大,所通过的“生物电”则越小,反之则越强。由此,笔者认为:中医所描述的“气”,应当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的实质是“生物直流电”。中医所描述的“经络”则是输送“生物直流电”到人体各组织器官去发挥作用的一套低电阻良导功能路线,并不是由某特殊组织所构成,在解剖中是找不到“经络”的。

  2  经络学的发展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医诊断命名与疗效鉴别标准应当逐步与国际医学接轨,“虚、实”论病很难与现代医学科技相融合,研发诊断明确,疗效可靠的现代中医诊疗技术势在必行。

  笔者近年来通过对中医“经络”的认识,从中感悟到“经络”是输送人体“生物直流电”的通道,就应当有传递人体生命信息的作用。也应当形成一定量的生物信息电波。通过“经络信息扫描诊病”的研究,有点滴收获。诊病过程中,不需“望、闻、问、切”,不需任何仪器配合,获取疾病信息约3~5s,确定疾病时间约1~3min。目前所涉及的部位:颅脑、心脏、肺、肝、胆、胰、肾、胃、肛、肠、膀胱、前列腺、乳房、子宫、附件、颈椎、腰椎、髋关节(包括股骨头)、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人体主要部位,扫描疾病的结果与B超、CT、X线、MR大致相符。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确诊,(特别是肿瘤)当病人感觉到身体某部位不舒服时,一经确诊,就已经到中、晚期,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笔者认为,研究肿瘤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根据目前国内外许多体外聚焦技术,治疗早期肿瘤应当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挽救更多肿瘤患者的宝贵生命。

  “人体经络信息感传扫描诊病技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要进行大量临床科研,确定对各病种的准确率,理论需进一步完善,可学习性进一步简化。我们深信“科学没有国界”、“中医也没有国界”,只要不带任何偏见和固执,只要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发挥中医诊断、无损伤、无痛苦、无放射、费用低、治疗副作用少、表里兼治的优点,结合现代医学科技,中医必将成为世界主流医学。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264006 山东烟台,烟台开发区吴氏经络研究所

作者: 吴建国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