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半年内常见症状调查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通过180例子宫切除术后1~6个月患者的随访,了解了术后恢复期患者生理、心理常见的症状,并针对症状提出了防范措施,目的是为社区保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后。常见症状分析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在20%左右,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肌瘤患者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通过180例子宫切除术后1~6个月患者的随访,了解了术后恢复期患者生理、心理常见的症状,并针对症状提出了防范措施,目的是为社区保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后;常见症状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在20%左右,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肌瘤患者常选用的手术方法。切除子宫后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各种不良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通过对180例子宫切除后1~6个月患者的随访,对术后恢复期间生理心理常见症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期为社区保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院2003年1月~2004年1月患子宫肌瘤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共180例,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120例,子宫切除术60例;年龄:33~39岁16例,40~49岁104例,50岁以上60例;居住地:城镇58例,农村122例;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80例,初中60例,高中及以上40例。

  1.2  方法  结合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症状,设计问卷,采用问卷调查进行随访、电话随访、上门随访3种方法有机结合。3种随访问卷相同。对术后患者每个月跟踪随访1次,连续6次,术后第1个月均采用门诊随访。为保证客观性、真实性,门诊随访用门诊医生进行直接问答并填写调查表,以后5个月则有专人按月进行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并填写调查卷。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各月份常见症状分布  注:P<0.001有显著性意义

  3  资料分析

  3.1  消化系统  根据表1中显示,子宫次全切除和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恶心、腹胀、腹泻等症状,主要表现在术后第1、第2个月份。根据调查显示有16%的患者与不合理的营养进食有关,大量盲目进补高蛋白质食物,由于消化功能未完全恢复,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了以上这些症状。约2%的患者是由于术后活动量少,以及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并发的粘连,导致了腹胀腹痛症状。这些症状在术后3个月随着机体抵抗力的增强,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逐渐消失。

  3.2  泌尿系统  子宫次全切或全切术后的第1、第2个月,约10%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特别多发生在术后的第1个月,提示由于切除子宫后使营养膀胱的血管和支配膀胱的神经遭到损伤和破坏,同时造成膀胱解剖位置和张力的改变,故而可能使膀胱功能下降。同时由于机体术后本身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留置尿管和个人不良卫生习惯,使得术后第1、第2个月出现尿路感染症状,以后随着患者的康复,这些症状逐渐消失。

  3.3  性生活方面  本组织调查中患者术后性生活开始时间均为术后3个月,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前均无性生活困难,在性交困难和性交疼痛症状方面,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比较,子宫全切是71.67%,子宫次全切除是10.83%,两者相差甚大,P<0.001,差异有显著性,可见子宫全切术对性生活方面的影响很大,明显影响了性生活的质量。子宫全切主要是由于宫颈的切除丧失了滑润作用,破坏了阴道在解剖上的完整性,使阴道变短,腺体分泌不足,阴道干涩。而子宫次全切除由于保留了子宫颈和完整阴道,且宫颈具分泌黏液功能,对性生活影响较少,子宫全切患者性生活比次全切除患者在性交困难和性交疼痛方面明显增多。两种手术均存在主观上的原因,而患者认为切除了子宫丧失了女性特征,对性生活产生恐惧、惶惑心理,对过好性生活缺乏信心。这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术后第4个月开始恢复性生活后,两种手术方式在性生活方面产生性交困难和性交疼痛的人明显比术后4、6个月要多。从表1可以看出,子宫次全切除患者经过心理疏导和夫妻配合,最终不存在性生活困难。提示要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在解决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双方性生活方式配合上是很重要的。

  3.4  植物神经系统  来自子宫动静脉的卵巢支是营养卵巢、使其产生激素并发挥作用的重要血供之一。切除了子宫同时切断了上述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供,使卵巢内优势卵泡明显减少,雌激素、孕酮水平明显降低。在本调查中,已去除术前已有更年期症状病例12例,表1中显示的是从33~49岁共120例非绝经期患者子宫切除后的患更年期症状。调查显示子宫全切比次全切除患者更容易产生类更年期症状。子宫全切患者的卵巢失去了子宫动静脉的营养,无疑造成卵巢功能早衰,使近10%的患者出现了雌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候。而子宫次全切除保留了宫颈,宫颈上存在雌激素受体,接受来自卵巢雌孕激素,对保持女性内分泌功能有重要作用[1]。因而子宫次全切除患者雌激素变化不明显,影响较少。更年期症状在解除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后表现不明显。这提示在选择手术方式的时候,医生应全面考虑,慎重采用。

  3.5  心理方面[2]  子宫次全切除和全切除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反应。她们担心切除了子宫会改变女性特征,发生性生活障碍,影响夫妻感情,家庭和睦。本调查显示,术后患者在担心性生活方面的心理反应最为突出,这从表1中的第1、2、3个月例数较多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正比关系。随着性生活的顺利进行,心理障碍也逐渐减少。

  4  讨论

  通过本调查可见子宫切除术后1~5个月这一恢复阶段,常出现一些躯体不适应症状和心理精神障碍主观感觉,给患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带来痛苦。怎样在住院期间注意解决和关注手术患者短、中、远期的生活质量,以及恢复阶段的健康教育,自身保健问题,是值得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

  4.1  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在住院期间,有意识的让患者与丈夫共同探讨性生活方式、方法,并对其传授有关女性人体生理解剖结构,指出破坏或切除生殖器官并不降低敏感性及丧失女性特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引导夫妻双方找到一种自己最佳的性生活方法。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性生活中确实存在困难的,积极寻找原因,对症处理。可帮助先采取阴道局部用药,如霜剂、乳剂等润滑剂,为患者创造和谐的性生活,以最大限度的帮助提高性生活。

  4.2  定期检查  养成良好的求医行为,术后患者要定期复查机体的康复情况,以便对一些疾病的早期阶段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4.3  动静结合,合理营养  术后恢复阶段,要注意劳逸结合,忌长期卧床和过早行体力劳动,注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综合平衡,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和损伤肠胃。进行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如做操、散步、气功等。每天早晚坚持做做缩肛运动,每天10次,以锻炼提肛肌和阴道壁的舒缩功能。

  4.4  情感支持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术后患者需要家庭、社会的情感支持,丈夫的深情体贴,家人的周到照顾,社会的同情支持是患者心理症状最好的医治良药。术后恢复阶段时间较长,需要医院、家庭、社会的协同配合,健康教育是动态、连续的过程,只有3个方面都配合连接好,不良症状才能及时治疗,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紫荆.子宫切除中卵巢保留问题.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1):37.

  2  唐良萏.全子宫切除术一次全切除术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16(2):63.

  作者单位: 266400 山东胶南,胶南市人民医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陈淑叶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