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期护理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首先做好术前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全面检查了解各系统的功能状况,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压、血糖。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的色量等变化,保持患肢中立位,应用木板鞋,以防髋关节术后脱位。尤其注意搬动时,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首先做好术前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全面检查了解各系统的功能状况,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压、血糖;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练习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运动。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备皮、灌肠、术前禁食水,术前抗生素的应用等)。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的色量等变化,保持患肢中立位,应用木板鞋,以防髋关节术后脱位。尤其注意搬动时,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还要指导饮食,同时由于老年人全身机能衰退,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指导患者术后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所遵循的原则。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各类并发症,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机能。结果  通过对老年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治愈效果明显,伤口Ⅰ期愈合,未出现假体脱出。结论  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前观察,认真的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防止假体脱出,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护理

   我科自2002年7月以来,开展老年髋关节置换术6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5~83岁,左髋28例,右髋31例,双髋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4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8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易产生忧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应做好心理安慰工作,向患者阐述手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病例,消除患者对手术及假体植入的恐惧和忧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全面检查  了解各系统功能状况,包括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  血脂、心电图、心、肺功能等测定,对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心肺疾患的病人应慎重考虑,权衡利弊,如有贫血应及时纠正,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血压控制在150~165/85~90mmHg,血糖在7mmol/L以下再实施手术。

  2.3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深呼吸及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运动,与预防术后发生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患者不习惯床上的大小便所致排便困难。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以减少术中出血,停止吸烟,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前1日,术区皮肤备皮,术前晚灌肠,口服安定。术晨禁食水。术前或术晨,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检测  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老年人尤其注意观察全身情况的变化。

  3.2  选择体位  术后去枕平卧6h,术侧肢体置于外展中立位以防术后假体脱位,应用木板鞋,肢体抬高20°,膝下垫枕,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运及足趾活动情况,如肢体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检查处理。

  3.3  防止假体脱位  由于麻醉作用患者感觉迟钝,肌肉松弛,较易造成股骨头后脱位,搬动时要特别小心,要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患肢稍外展,水平放置。严禁屈曲、内收、内旋。术后第2天,对取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如其生命体征平稳可半卧位,床头抬高不超过45°,但不能直坐。

  3.4  合理饮食  饮食应以均衡饮食,容易咀嚼、吞咽及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中的水分,预防便秘发生。

  3.5  防止并发症发生

  3.5.1  感染  术前及时诊治感染病灶。术后重视各项护理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且注意有无血块凝结而阻塞引流。术后24h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48h拔除引流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

  3.5.2  坠积性肺炎  保持呼吸道畅通,鼓励患者深吸气、咳嗽、咳痰,定时拍打后背,以利痰液排除。

  3.5.3  褥疮  加强皮肤护理,定时按摩骶尾部及骨隆突部位,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3.5.4  深静脉血栓  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2h,每日应用克塞40mg皮下注射,也可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丹参等,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一旦出现患肢肿胀、压痛和浅静脉曲张,应考虑急性静脉血栓形成,需严格卧床,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栓子脱落造成肺、脑栓塞,并予抗凝、溶栓治疗。

  3.6  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或抗阻活动,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每次保持10~15s,重复10~20次,术后第3天进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对外侧入路切口患者被动屈髋,度数从小到大(15°~30°),后方入口切口曲髋度数在100°以内,活动中动作要求缓慢,要求患者下肢充分放松,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经髋关节后入路切开进行置换者,卧床2周,第3周下床拄拐行走,宜站不宜坐,为防止继发性损伤,应注意掌握锻炼进度,个别对待,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坚持并根据病人的耐受度随时调整,练习肌肉应先小腿后大腿再臀部的原则。

  4  出院指导

  3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不要卧于手术侧,不要坐低沙发、矮凳子,坐在椅子上不能将身体前倾,不要弯腰拾地上的东西,不要做在床上屈膝,以免造成髋关节脱位,强调维持髋关节活动度及增强髋部外展肌肉力量的重要性,避免急速行走或赛跑。出院后6周、3个月、6个月应定期返院检查。

  5  总结

  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前观察,认真的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防止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单位: 300211 天津,天津医院干部病房

   (编辑:宋  冰)

作者: 吴文, 于卫红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