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早期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用药基本相同,康复组则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Fugl-Meyer量表、MBI指数及ADL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用药基本相同,康复组则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Fugl-Meyer量表、MBI指数及ADL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30天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各项量表评分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肢体功能,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运动疗法;作业疗法;MBI指数;Fugl-Meyer量表

  对于急性脑梗死如何早期采用正规而系统的治疗,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是医学界热炒的焦点。我院从2001年6月~2004年9月对83例急性脑梗死的偏瘫患者进行对照性治疗,以探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发病均为首次发病,且病程在1~7天,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10)岁,其中合并糖尿病者21例,按ADL评分[2],轻度者15例,中度者17例,重度者11例(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经过效度,信度检验,修订的评定量表,按此量表10大项50小项,每次采用中级评分法,分值0~2分,共100分,按障碍程度为:轻>60分,中40~60分,重<40分)[3]。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9)岁,合并糖尿病者19例,按ADL评分,轻度者14例,中度者16例,重度者10例,两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均无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偏瘫功能分级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药物治疗,并对出现的合并症给予相应治疗。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开始介入运动疗法,并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介入作业疗法。A、运动疗法:(1)床边训练阶段(病房),适用Brunnstrom分级[3]的Ⅰ级(弛缓期)患者,此阶段包括良肢位设计、协助指导翻身、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及体位性低血压适应性训练。(2)床上动作训练阶段(训练室),适用于病情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可以维持坐位30min以上的患者,符合Brunnstrom分级中的Ⅱ级(痉挛期)患者,训练包括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翻身训练、上下肢随意运动易化训练、床上移动训练、拱桥训练、膝手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等;(3)步行准备训练:当患者具备立位平衡训练的基本条件和下肢自我控制能力时,方可进入本训练阶段,掌握本阶段训练时机是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此阶段包括立位平衡训练、平衡杠内重心转移训练、单腿站立训练、髋关节控制模式的诱发训练、踝关节控制模式的诱发训练、立位下肢分离运动易化训练。(4)步行训练阶段:本阶段患者具备良好的立位平衡反应,以及立位的下肢分离运动,其相当Brunnstrom分级中的Ⅲ级,使获得步行能力的人步态尽量接近于正常人是本阶段的康复目标,采取的训练方式有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拄拐步行训练、控制双肩步行训练、控制骨盆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训练等[2]。B、作业疗法是让患者尽量使用患肢促进其功能恢复,帮助患者达到最高的自理水平,它包括对运动障碍的作业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4]。(1)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变形;(2)肩胛胸廓关节运动的诱发训练;(3)防止肩关节的半脱位,主要体位控制、上肢负重、患侧躯干牵张训练、肩胛骨的主动运动训练、上肢反射性抑制运动模式诱发训练;(4)手指屈肌痉挛的抑制训练;(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指导患者训练更衣、进食、洗浴、转移等日常生活活动。

  1.3  评定指标  (1)简式Fugl-Meyer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3];(2)MBI指数评分[3];(3)ADL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由同一康复师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χ2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功能评定、MBI指数及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天后各项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评分值更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重度障碍11例,3例改善至轻度,4例改善至中度,中度有7例改善至轻度,对照组重度10例,有7例改善至中度,中度有4例改善至轻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值比较

  3  讨论

  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的基础[5],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诱导来自皮肤及关节深、浅感受器的大量信息的传入及大脑中枢的大量运动冲动信息的付出性活动,因此能促进大脑皮层的重组,最终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认为作业疗法与肢体功能有很强的相关性[6,7],系统正规的作业疗法的使用使患者及家属正确学习和掌握ADL技巧,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反复训练得以强化,从而尽可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本文结果提示: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均较明显,说明传统药物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导致偏瘫肢体功能逐渐有所恢复,但本课题运动组各项指标的评分值更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而且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8]。

  在该课题实施过程中,早期运动疗法的介入使痉挛及联带运动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且建立了正常运动模式,使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同时作业疗法的介入增加了肢体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该课题中康复组未出现一例合并症加重者。通过本课题研究更让我们看到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希望患有急性脑梗死的偏瘫病人尽早接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训练,以好的心情、高质量的生活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各种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312-3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73-75.

  3  缪鸿石,朱镛连.脑血管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4.

  4  Hendricks HT,Pasman JW,Van Limbeek J,et al.Motor evoked potentials in predicting recovery from upper extremity paralysis after acute stroke.Cerebrovasc Dis,2003,16(3):265-271.

  5  Shelton FNAP,Reding MI.Effect of lesion location on upper limb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Stroke,2001,32:107-112.

  6  Sherril L,Susan R. Early intervention in acute stroke patient.Arch Phys Med Rehabil,1986,67:319-321.

  7  Jobansson BB,Grabowski M. Fanetional recovery after brain infarction Plasticity and neural transplantation.Brain Pathol,1994,4:85-95.

  8  Johansson BB. Brain Plasticity and stroke rehabilitation.Stroke,2000,31:223-230.

   作者单位:157011 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Δ内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马璐璐,曹淑东,李志玲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