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4期

从抗癌中药研究进展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发展趋势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中药抗癌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大搞中草药,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实验室到临床,发现了不少有效抗癌药物。最早从中药复方当归芦荟丸到青黛单方,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又由青黛单方到其有效成分靛玉红,并人工合成后,又合成其衍生物甲异靛的发展历程,说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中药中寻找新抗癌药是可行的[1]......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抗癌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大搞中草药,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实验室到临床,发现了不少有效抗癌药物。其中有些品种经受住了多年临床考验。最早从中药复方当归芦荟丸到青黛单方,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又由青黛单方到其有效成分靛玉红,并人工合成后,又合成其衍生物甲异靛的发展历程,说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中药中寻找新抗癌药是可行的[1]。中药莪术提取物榄香烯和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均为抗癌中药产品,临床应用至今[2,3]。至于如中药砒霜和喜树的有效成分羟基喜树碱,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中药抗癌剂。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中药不仅有抗癌疗效,而且具有西药化疗制剂所不具备的整体作用。化疗药物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就其总体来说,其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疗效发挥。尤其是国际上,通过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人类基因谱的研究发展,认识到,癌变是由多种基因变异形成的,因此作用于一个靶点的单一成分,难以达到治愈癌症的目标。 

  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医药会议上,上述趋势已十分明显。2004年,全球最高级别的医药学术会议之一《21世纪医药国际学术大会》在上海召开。中、美、英、德、日等十一国生命科学大师会集中国,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肿瘤药物研究先驱郑永齐;“鸡尾酒疗法”发明人、美国科学院院士何大一;哈佛大学临床试验权威,美国科学院院士Marvin Zelen;从事基因研究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教授David Ward等1000多人参加。会议内容显示,中国科学家运用中西医整合治疗的理念,使用砒霜、全反式维甲酸和化疗“三管齐下”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成功,早幼粒白血病是第一个被人类攻克的癌症。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对61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根据这一方案进行治疗,随访30个月后,无一例复发。第一类癌症被攻克,震惊了西方科学家,认为中西医整合治疗可能是攻克癌症的重要途径。大会报告了许多中药抗癌的前沿成果,科学家介绍了喜树、灵芝等中药的最新研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在报告《中药新发展史和创新药物》中指出,原来西方科学惯用的“单靶点——单一化合物”的新药研发模式正受到系统生物学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考虑“多靶点——多个化合物”的研发尝试,而这正好与中医药理论不谋而合。鉴于科学发展已进入基因时代,他强调了系统生物学(system biology)以及整体医学(integrated medicine)的方向。他说,中医其实正是最早的系统生物学。他看到这个医学发展合流的契机,也看出过去中医药强调整体,却不清楚细节;西医药长于细节,对全盘却认知不足的缺失,正好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2  抗癌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1  斑蝥素  我们研究所三十多年以中药为主的抗癌药物研究历程,使我们也从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中,获得了同样的认识。我们开始也是从中药单一成分的抗癌作用,寻找抗癌药,如从斑蝥的研究,认识到斑蝥素是主要有效成分,为了解决其对泌尿道刺激的副作用,用结构改造的途径,合成了羟基斑蝥胺,减低了斑蝥素的副作用。临床证明对肝癌等有较好疗效[4]。

  2.2  贯众  中药贯众含多种成分的有效部位研究,实验证明其具有对多种肿瘤的抗癌作用,初步临床观察,对宫颈癌等实体肿瘤有效[5]。

  2.3  刺参  中药刺参(海参)含酸性粘多糖和海参素等成分。动物实验证明对小鼠Lewis肺癌、黑色素瘤和S180肉瘤等有显著抗癌作用。而且有非常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临床对白血病、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等有效[5]。

  2.4  马蔺子  马蔺子是一味传统中药,民间用于治疗癌症。在对其中多种成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最后确定其有效部位(含甲素和乙素等)马蔺子素作为重点开展抗癌研究,并于1976年6月1日开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临床疗效观察。 到80年代初积累了大量临床观察资料,包括单用和与化疗药合用均证明其对急性白血病与多种实体恶性肿瘤有效。在大量临床观察中,发现有应用放疗的癌症患者,也服用了马蔺子素,而且观察到其抗癌效果比单用放疗的患者疗效更明显。后来就有计划地进行与放疗合用的病例观察,结果证明该药确有增加放射治疗疗效的作用。当时国际上放射增敏剂研究受到广泛重视,鉴于放射治疗是应用较广的重要癌症治疗方法,放射增敏剂能有针对性(肿瘤乏氧细胞对放疗有抗性)地提高放疗效果,因此按照国际上应用的技术方法,对该药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明显放射增敏效果。于1984年列入国家“六、五攻关项目”,3年后一系列实验室和临床试验,均证明其显著放射增敏效果,通过申报新药程序,又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于1996年批准生产,推广应用。 近年来国际上证明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属于生物还原剂,有放化疗双重增敏作用。 马蔺子素是一种醌式结构的抗癌药物,研究证明也具有放化疗双重增敏作用。

  马蔺子素与放疗合用的大量临床观察证明,它与单放疗同期比较,不仅显著提高了肺癌和食管癌等的CR率,而且显著提高了肺癌和食管癌的1、3、5年生存率[6,7]。深入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它与西药不同在于它具有多环节、多功能作用,而此种多功能作用,和他具有多靶点作用有重要关系。它的多种功能作用:(1)其抗癌包括乏氧细胞杀伤作用。(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起氧增敏作用。(4)降低抗药的GSH含量。(5)抑制癌细胞DNA单链断裂的重结、修复。(6)抑制TopoII的作用。(7)起免疫调节作用(提高机体IL2水平)[8]。正体现了它的多靶点作用。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大量的临床实践,不仅国内,而且在国际上,对西药和中药的各自优势,和它们本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二者的优势互补,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我们要借这一非常有利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上做更加扎实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世界实现治愈癌症做出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潘启超,胥彬.肿瘤药理学与化学治疗学.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06-307.

  2  秦亚东,支立才,周连亚,等.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肺癌临床观察.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8):620-621.

  3  张树梅.康莱特联药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症的近期疗效及毒性评价.抗癌药物与肿瘤化学治疗进展,2001, 548.

  4  孙燕,余桂清.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0.

  5  夏光成,李德华.抗癌动植矿物彩色图鉴及其应用.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0,13:256.

  6  李德华.马蔺子素放射增敏药理毒性作用和临床观察.中国肿瘤临床,安卡-马蔺子素专辑,1997,4-9.

  7  单娟,葛红,陆寓非,等.马蔺子素放射增敏的前瞻性研究(附120例临床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03,30(5):328-330.

  8  李德华.一类新的DTD靶向抗癌剂发展趋向. 第九届全国肿瘤药理和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177-180.

  作者单位: 300020 天津,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

    (编辑:悦  铭)

作者: 李德华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