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7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与肝纤维化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endotoxin)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IV。方法采用鲎试验、RIA分别检测40例正常人、4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7例,中度12例和重度11例)患者的血清内毒素、HA、LN、PⅢNP......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endotoxin)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IV.C)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鲎试验、RIA分别检测40例正常人、4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7例,中度12例和重度11例) 患者的血清内毒素、HA、LN、PⅢNP、IV.C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各组内毒素及所测血清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内毒素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并与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7、0.818、0.748、0.864,P值均<0.05。结论  内毒素随肝功能损害加重而升高,且内毒素水平升高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提示内毒素可能是促进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内毒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而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中的一个连续的阶段,是由于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在肝内过量沉积,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其形成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转化成肌成纤维母细胞(MFB),进而合成、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而其降解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有很多物质或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在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IV型胶原(IV.C)水平进行同步检测,分析内毒素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可能作用。

    1  受试者与方法

    1.1  受试者  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9月-西安)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1]的患者40例,其中轻度17例,中度12例,重度11例,均为住院病人,并排除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或其他原因的肝病。正常对照4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其性别、年龄与肝炎组均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鲎试验法检测血清内毒素(上海伊华临床医学科技公司提供试剂);放免法(RIA)检测HA、LN、PⅢNP、IV.C(试剂分别由上海海研生物医学技术中心和芬兰Orion Corporation提供)。血样采集:试验当天清晨经肘静脉无热源注射器采空腹血3ml,置入无热源肝素抗凝试管,于低温离心机(-4℃)4000r/min离心5min,提取血浆无热源试管-20℃保存待检。血清内毒素、HA、LN、PⅢNP、IV.C含量的测定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前检测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表明,各项检测指标均随着肝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以慢性肝炎重度组为最高。内毒素中,正常对照组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慢乙肝轻与中及重、中与重度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A、LN、PⅢNP、IV.C中,正常对照组与慢乙肝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慢乙肝轻与中及重、中与重度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组血清内毒素、HA、LN、PⅢNP、IV.C的含量见表1。

    3  讨论

    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阴性细菌(G-细菌)菌体细胞壁内的脂多糖(LPS),在细菌快速生长或死亡时释放出来,大多数肝病伴内毒素血症患者无明显的感染证据,认为其内毒素主要来自肠道,称之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由肠道G-细菌产生并释放出来。肝病时肠腔内细菌过度生长繁殖,内毒素产生增加,且肝病时常伴有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因而内毒素吸收亦增加,加之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功能减退、门体分流、淋巴回流增加等因素,因此肝病时常易发生内毒素血症。张顺才等[2]利用肝硬化大鼠模型研究发表1  各组血清中内毒素、HA、LN、PⅢNP、IV.C 的含量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内毒素比较,慢乙肝轻与中及重、中与重度组之间比较, P值均<0.05;HA、LN、PⅢNP、IV.C 比较,慢乙肝轻与中及重、中与重度组之间比较,P值均<0.05。内毒素与HA、LN、PⅢNP、IV.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27、0.818、0.748、0.864,P值均<0.05现,肝硬化尤其是伴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鼠。

    内毒素可诱导肝硬化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等细胞因子的释放[3]。内毒素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可依赖LPS结合蛋白和CD14系统作用于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诱导细胞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等肽类物质[4]和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素等脂类介质及一氧化氮大量产生[5];此外,内毒素可直接产生肝细胞毒性作用,引起微循环障碍、加重肝脏损伤、抑制肝细胞再生。损伤的肝细胞、内皮细胞及激活肝Kuffer细胞,间接诱导和激发肝星状细胞的基因和表型发生改变,成为被激活的星状细胞,称之为肌成纤维样细胞,不仅继续受旁分泌途径的调节,且通过自分泌效应维持和扩展其激活状态,结果肝星状细胞大量增殖、活化,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相对或绝对不足,最终导致纤维化。内毒素还可上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6]。

    本试验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内毒素和血清学纤维化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其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含量升高正相关,提示内毒素可能促进肝纤维化进展。以上研究表明内毒素等毒性物质加重肝功能损害,形成恶性循环,降低血浆内毒素可能有助于延缓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进程、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  张顺才,王唯,任卫英,等. 西沙必利对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及内毒素传位的影响.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9):539-541.

    3  Heller J, Sogni P, Barriere E, et al. Effects of lipopolysaccharide on TNF-alpha production, hepatic NOS2 activity, and hepatic toxicity in rats with cirrhosis. J Hepatol,2000,33(3):376-381.

    4  Pollmacher T, Mullington J, Korth C,et al.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human host response to endotoxin. J Infect Dis,1996, 174(5):1040-1045.

    5  MacMicking JD,Nathan C,Hom,et al.Altered responses to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endotoxin shock in mice lacking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Cell,1995,19;81(4):641-501.

    6  袁粒星,刘小菁,高举,等. 内毒素对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4):200.

    作者单位: 1 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

    2 442008 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东汽公司总医院消化科

   (编辑:张  彦)

作者: 刘伟,,钟良,钟基大,戎兰,徐章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