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8期

育龄妇女避孕方式与宫颈糜烂关系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宫颈糜烂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宫颈炎病变过程中最常见的局部特征。是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宫颈糜烂。多发于25~45岁育龄妇女。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宫颈糜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点击显示 收起

  宫颈糜烂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宫颈炎病变过程中最常见的局部特征;是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宫颈糜烂。糜烂面边界与正常宫颈上皮界限清楚。糜烂面为完整的单层宫颈管柱状上皮所覆盖,由于宫颈管柱状上皮抵抗力低,病原体易侵入发生炎症。临床症状以白带增多,白色、脓性、或性交后出血,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不孕等。多发于25~45岁育龄妇女;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宫颈糜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1  研究现状

  1.1  病因病机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此外还与单纯疱疹病毒有关;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编,《妇女保健》中指出:由于宫颈管柱状上皮抵抗力低,上述病原体侵入宫颈发生炎症。在炎症初期,糜烂面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称单纯型糜烂;随后由于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称颗粒型糜烂;当间质增生显著,表面不平现象更加明显呈乳突状,称乳突型糜烂[1]。王炯、贾书花等[2]通过602例患宫颈糜烂情况,其中338例曾有过感染性流产病史、39例有产褥感染史、27例有宫颈损伤史、15例有阴道异物并发感染史,188例有性生活过频史,67例有物理与化学刺激史、余原因不明;另外,徐美珑的“初婚女青年婚前人流情况分析”认为:人工流产3次以上者患宫颈糜烂率明显增高[3]。宫颈炎还可导致不孕,张惜阴指出:许多妇女急性宫颈炎症状不明显,一般常被忽略而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过多的患者约20%~25%是由宫颈炎所致,若因炎症造成白带粘稠脓性,会不利于精子通过宫颈管,从而导致不孕[4]。

  1.2  常用避孕方式  曹泽毅的中华妇产科学讲述有五类,(1)工具避孕:包括宫内节育器、避孕套;(2)药物避孕;(3)安全期避孕;(4)紧急避孕;(5)绝育术等。药物避孕有较多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头晕;月经规则但量少或月经不规则;体重增加;色素沉着等;紧急避孕有放置带铜宫内节育器和避孕药(仍有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流血);绝育术并发症较多,如:出血、血肿、感染、脏器损伤、绝育失败等对身体危害较大[5]。相比之下,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安全期避孕就非常受广大妇女的欢迎,而针对引起宫颈糜烂的情况,它们又各不相同。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的癌都是由慢性疾病转化而来,特别是乙肝(诱发肝癌),人体乳头状瘤病毒(诱发宫颈癌)等[6]。刘金凤的《5612例妇女生殖健康情况及宫颈病检结果分析》863例患宫颈糜烂,病理切片巴氏分级ⅡA级784人,巴氏分级ⅡB级77人,巴氏Ⅲ级2人[6];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彭玉说:“‘抓一个癌症,促进一个方面’,所谓抓一个癌症就是通过诸多方面的工作,最终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我们的口号是‘群策群力,攻克癌症;关爱生命,科学抗癌’[7]”。康荣芹的《某大学育龄教职工妇女疾病普查结果分析》中检查136例妇女,28例患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全部宫颈刮片,宫颈糜烂中26例巴氏ⅡA级、2例巴氏ⅡB级[7]。有关防癌资料显示:宫颈无糜烂者有0.39%患宫颈癌,而患宫颈糜烂者却有2.05%患宫颈癌;冯玉、董乐的《嘉兴市企、事业单位女职工妇女病调查》阐述了1634人参与检查,患宫颈炎644例,其中宫颈糜烂328例,采取避孕措施的293例,以带尾丝状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宫颈糜烂最多[8]。金英子、金明顺的《避孕方式与宫颈炎的关系720例临床观察》中宫颈糜烂患病率为38.06%,有尾丝宫内节育器占57.18%,无尾丝宫内节育器占20%,药物、绝育、未避孕、避孕套分别为32.7%、33.0%、33.3%、33.0%,而未避孕者相对较高为33.3%[9]。薛晓丽、卢树敏的《3135例已婚妇女职工宫颈糜烂流行病学分析》中宫颈糜烂患病率为37.2%,25~35岁多,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及性生活较频繁有关;性生活过频导致宫颈局部上皮机械性损伤是宫颈糜烂发病的原因之一[10]。众多研究说明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义;资料显示,宫颈糜烂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而针对宫颈糜烂的病因研究一下妇女避孕方式与宫颈糜烂的关系,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制定完善的预防保健措施,对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义。

  2  育龄妇女避孕方式与宫颈糜烂关系的临床观察

  探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与宫颈糜烂的关系,为指导妇女采取有效可行的避孕方式,减少人工流产以及不正确的避孕方式给妇女带来的不适和痛苦,预防宫颈糜烂及宫颈癌的发生,我们选择2001年3月~2005年6月在本单位进行妇女病普查的15850例妇女,按查体表询问并记录有关资料。

  2.1  具体实施方案

  2.1.1  一般资料  我们把作为研究对象的15850例妇女由妇科主管医师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妇女病普查内容及检查项目统一编号,对普查对象询问病史,记录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文化程度、避孕方式、宫颈糜烂程度、有无阴道炎等情况,分组列表进行统计。

  2.1.2  操作方法  对这些妇女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可疑恶性肿瘤者均经上级医院“病理切片”检查确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及子宫等生殖器的状态,询问是否有白带增多脓性或血性,腰骶部疼痛,是否有下坠感,是否有不孕的情况。分成A组(采用节育器避孕者5152例),B组(采用避孕套者)3120例,C组(安全期避孕者)720例三组抽取记录避孕方式的8992例育龄妇女(结扎、服药者除外),分成A、B、C三组,宫颈糜烂诊断标准按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轻(Ⅰ°)、中(Ⅱ°)、重(Ⅲ°);轻度是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是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是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根据糜烂的深浅程度可分为单纯型、颗粒型和乳突型;诊断宫颈糜烂应同时表示糜烂的面积和深浅[11]。

  2.2  结果  统计方法按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三组妇女宫颈糜烂程度的两两比较,得出结论,A组妇女宫颈糜烂程度的分布与B、C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

  表1  不同避孕方式的妇女宫颈糜烂程度的分布  (略)

  表2  三组妇女宫颈糜烂程度两两比较 略
     
  本研究发现:观察了8992例采取不同避孕方式的妇女宫颈糜烂发生情况,发现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宫颈糜烂患病率低,采取避孕套避孕者宫颈糜烂患病率高于宫内节育器避孕者,而和安全期避孕者相当。因此,恰当指导妇女采取有效且正确的避孕方式,有效防止宫颈糜烂的发生。另外结果还显示宫颈糜烂发病年龄在25~45岁之间的1249例占76.2%,比例较大,以后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少;文化程度在中专以下的1021例占58.9%;阴道有炎症的1138例占69.4%;这说明年龄在25~45岁之间宫颈糜烂发病较多;文化程度低患宫颈糜烂的比文化程度高的妇女多;阴道有炎症的患宫颈糜烂多于阴道无炎症的妇女。

  3  归纳

  宫颈炎是妇女常见病,而宫颈糜烂是宫颈炎病变过程中最常见的局部特征,属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李秦、张陵娜的《宫颈糜烂程度的临床分析》中指出:长期慢性机械性刺激是导致宫颈炎的主要诱因,如:性生活过频、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导致细菌侵袭而形成炎症[12]。田淑芬的《6034例查体宫颈糜烂病情分析》讲述25~40岁发病率高是由于雌激素水平高,性欲强烈,性生活频繁使宫颈机械性损伤,宫颈柱状上皮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外移宫颈阴道部,而宫颈黏膜柱状上皮较薄,抵抗力弱,病原易入侵[13]。本文观察了8992例采取不同避孕措施的妇女宫颈糜烂发生情况,发现采取宫内节育器者宫颈糜烂患病率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采取避孕套避孕者宫颈糜烂患病率高于宫内节育器避孕者,而和安全期避孕者相当。其原因可能为:宫内节育器使子宫内膜长期受异物刺激而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使宫腔黏液成分改变,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不利于病原体生长;避孕套因有避孕效果好且能防止性传播疾病,应用者较多,但其成分为乳胶制品,属于一种化学物质,对子宫颈表面有磨损、破坏、腐蚀作用,接触阴道面积大及带入的残留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当机体抵抗力低时,病原体侵入宫颈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之一即为糜烂;安全期避孕者既无宫内节育器的无菌炎性反应,也无避孕套的屏障作用,由于精子和各种感染因子(比如:淋病、奈瑟氏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及嗜氧菌等)关系密切,所以采用安全期避孕无法防止性传播疾病及其他炎症刺激,年龄在25~45岁之间患病率高,可能是由于流产、分娩以及性生活频率较多有关,文化程度低者患病率高,可能除上述原因外,由于自我保健知识缺乏,性生活卫生及外阴阴道卫生注意不到有关;有阴道炎症者患宫颈糜烂率高可能由于宫颈外突于阴道内,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抵抗力降低时而发病。经以上分析可知: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宫颈糜烂患病率低,是一种理想的避孕方式。

  4  措施

  有关防癌调查资料显示:患癌高峰年龄45~49岁,眼下出现年轻化趋势,据专家分析,宫颈病的年轻化与过早发生性行为有关;早婚早育、有流产史、性病史、拥有多名性伴侣的女性,都是宫颈炎、宫颈癌的高发人群[14];徐梅的《海岛妇女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中10年间海岛妇女疾病检出率仍以宫颈炎为主,患病率平均为29.45%,其中糜烂占83%,与滥用保健品及性激素类药物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提出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保健品,合理膳食,加强妇女保健设备的投入[15]。这说明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义。

  针对宫颈糜烂的相关因素及与避孕方式的关系,制定预防宫颈炎、宫颈糜烂的具体措施如下:(1)首先推迟性交开始时间,不过早开始性生活是有效预防宫颈炎的关键。青春期宫颈的鳞状上皮尚未发育成熟,性生活易使鳞状上皮脱落而造成宫颈炎。(2)避免过早、过多、过频的生育和流产,提倡晚婚晚育,并采取良好的避孕措施,避免反复人工流产,分娩和流产都会造成宫颈损伤,从而为细菌侵入提供了机会。正常情况下,宫颈阴道部被复层鳞状上皮所覆盖,抵抗力较强,宫颈管黏膜为一层柱状上皮,对炎症抵抗力较弱,鳞、柱状上皮交界于宫颈外口,当分娩、流产或分娩损伤宫颈后,病原体可自柱状上皮覆盖处,侵入宫颈组织,迁延日久导致宫颈的慢性炎症。(3)选择适宜的避孕方式(如宫内节育器)。(4)避免不洁性生活,男、女性交前都要清洗外阴;因为不洁性生活可带入各种病原体而诱发宫颈炎甚至宫颈癌。(5)积极治疗急性宫颈炎及阴道炎,定期妇科检查(最少1年1次),避免分娩或用器械损伤宫颈,产后宫颈裂伤应及时缝合。(6)注意外阴及阴道清洁,在分娩、流产、宫颈物理治疗后应预防感染,短期内应避免性生活。(7)避免高浓度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外阴阴道。(8)注意经期卫生,禁止性生活,防止炎症发生。(9)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适当休息,营养要均衡,多食蔬菜水果及清淡食物,避免大量摄入高脂高糖和高盐食品。

  每周运动3~5h,每天应做至少3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的女性可降低癌发率。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编.妇女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8.

  2  王炯, 贾书花, 米红. 子宫颈糜烂的组织发生及病因分析.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0, 142(17):39.

  3  徐美珑.   初婚女青年婚前人流情况分析.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1, 7(2):187.

  4  张惜阴.  实用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38.

  5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208-1803.

  6  刘金凤. 5612例妇女生殖健康情况及宫颈病检结果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2, 16(6):23.

  7  康荣芹. 某大学育龄教职工妇女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05,20(20):2678.

  8  冯玉, 董乐, 毛金现. 嘉兴市企业和事业单位女职工妇女病调查.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8(1):12.

  9  金英子,金明顺.  避孕方式与宫颈炎的关系720例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2)102.

  10  薛晓丽,卢树敏.  3135例已婚妇女职工宫颈糜烂流行病学分析.   河南预防杂志, 2001,12(1):37-39.

  11  乐杰. 妇产科学. 第五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91-384.

  12  李秦,张陵娜.  宫颈糜烂程度的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10(1):71-73.

  13  田淑芬,胡胜华.    6034例查体宫颈糜烂病情分析.   河南医药信息,  2002,10(18):29-30.

  14  中华信息网百度信息中心, 北京藏医院泌尿科医疗中心——宫颈炎.         Iicrosft  Internet  Explorer.

  15  徐梅.   海岛妇女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5,10(20):20.

  作者单位:252000 山东聊城,聊城市妇幼保健站妇保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彭淑英,王文华,付式琪,杨秀芬,杨昕蕾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