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9期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已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患者认识不足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常感觉头昏脑涨、失......

点击显示 收起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已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患者认识不足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常感觉头昏脑涨、失眠健忘、烦躁易疲、四肢麻木,更为严重的是引起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脑血栓、尿毒症等,医学上称之为“隐形杀手”,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伴随心、脑、肾损害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使人体神经活动受阻,引起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致全身小动脉痉挛,动脉血压增高,造成全身内分泌失调,减少和流失,促成小动脉硬化,最终导致高血压由轻到重。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它能导致多种并发症。总而言之,高血压是导致人体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的杀手,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做到预防为主。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的行为认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高血压常识、心理疏导、药物控制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的整体化护理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我院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53例,男90例,女63例;年龄55~70岁98例;合并脑血管病86例,糖尿病27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13例,接近正常23例;2种药物联合口服105例,2种以上药物服用28例;主要联合服用:(1)依那普利+螺内酯。(2)依那普利+倍他乐克。

    2  方法内容

    2.1  制定健康宣教计划  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将健康教育内容印成小册子挂于病房,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的病人高血压是症状性如内分泌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这要进行相应的鉴别、处理,有的是生气、激动导致,有的是过度食盐引起,有的是喝酒引起,有的是过度劳累所致。这些都是具体的原因,一般注意避免以后血压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药物控制不可或缺,按时测量血压尤其重要。多数病人的高血压是原发的,一般和遗传因素有关,这就要不同程度的用药。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计划,耐心向病人讲解,达到血压平稳,症状缓解,从而实现医患与护患和谐。

    2.2  入院健康教育  要求主管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的姓名、病区环境、设施、作息时间等,并提供科室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觉到温馨和安全。

    2.3  住院期间进行卫生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清楚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要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遵医嘱坚持服药,以保持血压稳定。要进行个体化宣教,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与医生沟通,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观察计划和应对预案,介绍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什么是症状性高血压、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如何控制,降压药物有哪些,基本的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及其不良反应要给病人讲解,如双氢克尿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与其他的用药有无关系,如同用尼莫地平滴注、硝酸酯类滴注、丁咯地尔滴注、合并前列腺增生用α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血压会相应降低,要注意调整用药。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活动后休息10min后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太紧或太松,尽量做到四定: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定体位并做好记录。让患者了解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不得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引起血压突变。

    2.4  出院前继续健康宣教  (1)心理疏导: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使血压下降,紧张、恐惧、愤怒的情绪必然导致血压升高,要让病人劳逸结合、放松心情,高血压虽是一种顽固的疾病,但经过综合治疗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如果不注意、不用药、我行我素,就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患者、有头晕、胸痛、心慌的患者,除了良好的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血脂、血粘也很重要,硝酸酯类、抑制血小板聚集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活血化瘀的中药也非常重要。(3)血压检测:非常重要,不要以自己的感觉用药,而要以实际的测定值为标准,最好备好家用血压计,并教患者学会测量。降压不要过快、幅度不要过大,尤其是才开始用降压药的患者,这时受体敏感,很少量的用药即可大幅度降压,且有头胀、脸红的感觉,须注意,目前血压控制的标准是140/80mmHg,但对于初诊血压就达200/130mmHg以上的患者,过量的服药,即刻降至140/80mmHg,恐怕不妥,因继续用药,血压还会继续下降,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心、脑供血不足,造成突发事件。(4)用药注意:有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了就不再用药了,这也是造成突发事件的一个因素。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检测血压,一般在控制食盐量、劳逸结合的基础上,维持量用药。停药问题也要循序渐进,特别是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易酿成突发事件。因某种原因须停药,如水肿、心率缓慢,可逐渐撤药,同时加用其他类型药。(5)适当运动:有氧代谢运动(aerobics)是通向全面心身健康(Total Wellbeing)的桥梁。竞争性或使用爆发力的运动,如举重,会使血压升高,而轻、中度以锻炼耐力为目标的有氧代谢运动不但不会升血压,反而有利于血压下降。但必须是在血压控制满意的情况时再开始循序渐进的活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如快步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避免举重、俯卧撑等力量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6)忌烟酒,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限盐: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g,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日本北部摄盐量每人每天30g,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和“脑卒中王国”。相反牙买加某岛每天摄盐<2g,则无高血压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g,这里的6g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平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限盐勺”来帮助我们控制摄盐量,没有“限盐勺”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2g的办法控盐,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1/3~1/2的办法。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3  体会

    通过对15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病的基础认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最理想的护理效果。要做好健康宣传,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单位:255000 山东淄博,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鲁秀玲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