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9期

中药药浴治疗糖尿病足1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笔者采用口服降血糖药+中药熏浴(全身浸泡)+外敷中药+内服中药治愈1例Ⅰ级糖尿病足。中医外治可大大减少糖尿病足的截肢率,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较佳方法。糖尿病足。中药熏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笔者采用口服降血糖药+中药熏浴(全身浸泡)+外敷中药+内服中药治愈1例Ⅰ级糖尿病足。中医外治可大大减少糖尿病足的截肢率,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较佳方法。

    【关键词】  中医;糖尿病足;中药熏浴;中药外敷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ashing therapy for diabetic fee in a case

    FU De-guang,FU Jie-chao.Fudeguang Hospital,Shiliying,Rencheng,Jining,Shandong 272100,China

    【Abstract】  The  writer adopt taking hypoglycemic orally and smoke-washing therapy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he whole body soaking)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ure a case of diabetic foot(Ⅰlevel).Treating externall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reduce the amputate rate for diabetes greatly,which is the better method that treat diabetic foot currentl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iabetic foot;smoke-washing therapy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external applicati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3岁,于2004年10月9日来我处就诊。自诉患2型糖尿病2+年,2001年确诊后即遵医嘱口服降血糖药治疗,但复查血糖总维持在8.5mmol/L左右,于2003年4月改用胰岛素针剂,复查血糖在7.8mmol/L左右,自身另感觉两小腿及脚发凉发麻,不久发现两小腿发红,左脚心及右脚跟各长一水泡,自以为挤出水泡中的水愈合较快,便自行戳破右脚跟水泡,但自此此处疼痛愈甚且经久不愈,发展至不能下地行走,每天躺着或坐着,由家人陪同多处治疗效果不佳。证见:面色萎黄,精神一般;左小腿及脚红肿、发凉;左脚心处有直径约2cm的水泡,疼痛;右小腿及脚紫红、肿、发凉;右脚后跟处有一直径约1.5cm的创面,流血无脓无水,肉红,剧痛;两小腿汗毛脱落,趺阳脉微弱,脉沉无力,查血糖8.1mmol/L。根据WHO(1996)对糖尿病足的分级标准,糖尿病足分为0~Ⅴ级,0级:皮肤完整,无开放性病变,常表现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凉、颜色紫褐、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兼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高危表现。Ⅰ级:皮肤有开放性病灶,但病变未波及深层组织,水泡、血泡、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引起的皮肤浅表溃疡。Ⅱ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脓性分泌物较多,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Ⅲ级:肌腱韧带组织已破坏,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Ⅳ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缺损,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假关节形成,形成肢端发生湿性或干性坏疽或坏死。Ⅴ级:足大部分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死。[1]据此分类方法笔者确定此患者为Ⅰ级糖尿病足。创面经久不愈,难以收口,则为经络不行,血气瘀阻,中医认为此病治当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笔者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将其胰岛素针剂改为口服降血糖药结合中医为其施治。

    2  治疗方法

    2.1  口服降血糖药  美必达和二甲双胍,每日3次。

    2.2  中药熏浴(全身浸泡)  方药:桃、槐、桑、柳的枝叶,槐角、桂枝、红花、炒穿山甲等中药浸泡至少1h后,熬制,保持微沸状态3~4h后,捞出药材,药液过滤转至浴池中,另加清水调温至30℃,让患者全身在药液中熏浴25min左右,每日1次。

    2.3  外敷中药  待患者浴后晾干,以纱布擦患处,使创面干爽清洁后,以己经验方(鱼骨、元胡、冰片)研末敷于右脚后跟创面处,以绷带包扎,每日更换1次。

    2.4  内服中药  方药:木香、佛手、枳实、当归、川芎、砂仁、豆蔻、六曲、益母草、生甘草。每日1剂。

    3  结果

    15日后患者查血糖7.5mmol/L,精神较好,疼痛减轻,红肿见消,腿脚处皮肤颜色明显改善,左脚脚心水泡面积减小,右脚后跟创口疼痛减轻。在此病情好转基础上,笔者将中药熏浴方药减炒穿山甲,加伸筋草、鸡血腾、白芷,内服中药更为丹参、赤芍、当归、鸡血腾、川牛膝、川芎、黄芪、郁金。用法及其他治疗方法不变。又20日后查血糖5.9mmol/L,患者精神好,皮色、肤温正常,水泡消失,创口面完全愈合,肤色正常,走1.5km左右路程无任何不适(患者自就诊20天后即开始每天步行,做适量运动)。根据中国中医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0期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Ⅰ期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0期患者皮肤颜色明显改善,Ⅰ期患者创面2/3以上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好转,0期患者皮肤颜色改善,Ⅰ期患者创面1/2以上愈合;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2]。可知,此例患者治愈。

    4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3]。中医认为此病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湿瘀交阻,血脉瘀滞,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肢端失养所致,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归属中医学“血痹”、“脱疽”等范畴。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指出“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清代《医宗金鉴》谓“未发疽之先,烦渴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此患”。

    治疗糖尿病足首先应控制血糖,因笔者为其施治中医疗法中有全身中药浸浴,而注射胰岛素后30~60min内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水浴[4],所以为其改为口服降血糖药。中药熏浴方药先后起到散寒祛湿、温经活络、抗炎杀菌、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收敛生肌的功效,既控制了创口进一步感染,又对病情起到治疗作用。虽然各家对糖尿病足的治疗都采用了洗浴,但笔者发现没有对患者施用全身药浴的。中药全身熏浴可使药物经黏膜、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者使药物和温热作用刺激全身血管和神经,通调腠理,疏畅血脉,消散肿疡,从而改善了整体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血液循环整体疏畅,才不致肢端失养和肢体血管病变,因此对糖尿病足在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基础上的并发症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而且在热水浴的作用下,汗腺分泌增强,排出大量汗液,有利于排出毒素,促进新陈代谢;另外,一些挥发性物质还可以经口、鼻进入机体,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减轻了肝肾的负担,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内服中药开始因患者长期治病思想负担较重,睡觉饮食均差,所以对其理气顺气健脾和胃,保证了机体营养的摄取,后改方药牛膝舒筋通络、引药下行,其余药物配合药浴加强了活血化瘀、补血养气之功。外敷中药亦有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之效。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治本,活血化瘀治标,从根本上改善了糖尿病者的体质缺陷,气血流通,筋脉得以濡养,故病自除。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有5%~10%的患者需进行截肢手术,在非创伤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50%以上[5],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相应增加了社会负担。而许多患者对本病又缺乏认识(此例即是),所以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宣传,早期防治,科学治疗。中医外治可大大减少糖尿病足的截肢率[6],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较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惠芬.实用糖尿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2.

    2  中国中医学会.消渴病(糖尿病)中以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

    3  蒋元武,陈磊,王诗卓.糖尿病足治疗进展.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5,6(31):62.

    4  王文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7,176.

    5  于秀辰,蒋秀敏,崔夏荣,等.糖尿病足治法及用药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1):43.

    6  陈蕾,杨博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7):78-79.

    作者单位:272100 山东济宁,济宁任城十里营付德广医院

    (编辑:宋  冰)

作者: 付德广,付杰超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