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1期

慢性盆腔炎合并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入院后B超检为宫内胚胎长度0。术后病理报告:左输卵管妊娠。术后诊断:(1)慢性盆腔炎。(2)宫内宫外复合妊娠。...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停经46天,持续性左下腹绞痛2h,于2005年11月15日14时急诊入院。患者既往健康,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9月20日,停经38天,自测尿HCG(+),到当地医院B超检查提示:早孕,停经40天出现早孕反应并有轻微腹坠胀感,排大便时有腹痛,未经治疗。于2005年11月25日中午在乘车途中突然出现左下腹持续性绞痛,无恶心、呕吐,不伴有肛门坠胀感,无发热及头晕。入院查生命体征平稳,无贫血貌,心肺正常,腹平坦软,下腹部均有压痛及反跳痛,以左侧明显,无肌紧张,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妇检未产型外阴,宫颈Ⅱ度糜烂肥大,触血(+),宫口闭合着色,宫颈举摆痛,穹隆不饱满,有触痛,子宫前位增大,如孕50天大小,有压痛,左附件区可扪及鸭卵大小实性肿物,活动一般,压痛明显,右附件(-),阴道分泌少量血性物。入院后B超检为宫内胚胎长度0.32cm,卵黄囊大小约0.5cm,左附件区大小约6.0cm×5.9cm×5.9cm囊性肿物,壁厚内有液性密集细小光点反射并见不规则强回声斑块。提示:早孕、左附件肿物(注意巧克力囊肿)。临床诊断:早孕、左卵巢囊肿伴扭转。入院当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游离血200ml,子宫前位,饱满,增大,如孕50天大小,质软,左侧输卵管增粗10cm×3cm×3cm,质地脆,部分与肠管粘连,左侧卵巢与输卵管粘连,左卵巢与输卵管粘连,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局部增粗5cm×4cm×4cm大小。自左侧输卵管峡部向伞端挤压,挤出暗红色血块及1.5cm×2cm质硬组织,未见明显绒毛。术后病理报告:左输卵管妊娠。术后诊断:(1)慢性盆腔炎;(2)宫内宫外复合妊娠。

    术后住院10天,经保胎治疗,痊愈出院。出院后定期孕检,现妊娠36周。

    2  讨论

    宫内宫外复合妊娠是罕见的一种异位妊娠,其发生率1/15000~1/30000。其发病机制分为异期复孕和同期复孕,当受精卵在宫内着床以后,随着妊娠的进展,滋养细胞分泌大量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妊娠黄体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子宫激素既能维持妊娠、又能维持下丘脑——垂体——卵巢在内的调节,所以整个孕期卵巢功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卵巢内无卵泡发育和排卵现象。但大量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可能使卵巢内卵泡发育并排卵,精子也可能通过子宫腔包蜕膜之间进入输卵管,一旦受精,由于孕期输卵管蠕动减弱,易于着床输卵管,造成宫内宫外异期复孕,但非常罕见(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主编)。同期复孕有两种可能:(1)同时排出两个卵子分别受精。(2)卵子受精后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分裂球,分别着床子宫内和宫外所致。

    宫内宫外复合妊娠一般诊断较为困难,当异位妊娠手术中发现子宫增大变软,与停经月份相符,术后妊娠反应未消失,月经无来潮,子宫继续增大,应考虑本病,B超检查可诊断,本患者B超提示左附件囊性肿物,注意巧克力囊肿,没有考虑到宫内宫外同时妊娠。

    该患者系为未婚,术中发现有慢性盆腔炎病史是导致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但慢性盆腔炎也可导致不孕。本患者既有盆腔炎粘连较重病史,同时又宫内宫外同时妊娠更是罕见,临床极易误诊。

      作者单位:134300 吉林白山,白山市妇婴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王义夫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