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8例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途径。方法取自2002年7月~2006年4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同时应用西药与中药清胰汤,观察其疗效与预后。结果患者无死亡,并发胰腺囊肿比例较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肯定,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途径。方法  取自2002年7月~2006年4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同时应用西药中药清胰汤,观察其疗效与预后。结果  患者无死亡,并发胰腺囊肿比例较低。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肯定,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

     我院外科自2002年7月~2006年4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人58例,采取西药与中药清胰汤联合治疗的方法,与以往我科采用西医单一治疗相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20例,女38例;年龄24~61岁,平均42.5岁。所有病人均以腹痛入院,其中伴发热在38.5℃以上的有39例,占总数的67%;伴有后背疼痛的有21例,占总数的36%;伴有头痛症状的有17例,占总数的29%。

    1.2  发病原因  既往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的有42例,占72%;既往无胆道结石病史,饮酒后发病的有13例,占总数的22%;既往有胆道结石病史,本次饮酒后发病的有11例,占总数的18%;既往体健,本次为生气后发病的有2例,占总数的3%;既往体健,本次发病无明显诱因的有2例,占总数的3%;既往有过急性胰腺炎发作史的有4例,占总数的6%,其中发作过1次的有3例,2次以上的有1例。

    1.3  诊断标准  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合确诊。

    1.3.1  临床症状与体征  突然发作的上腹痛,腹痛位于剑突下或左右上腹部,腹痛呈束带样钝痛,可伴有发热、后背疼或恶心、呕吐等。检查腹部脐上或脐左右有广泛压痛,可伴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3.2  影像学检查  腹部平片可见广泛的肠胀气,B超示胰腺轮廓不清,上腹部CT示胰腺增粗,变厚,可伴有胰周低密度的渗出影像。

    1.3.3  实验室检查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血清淀粉酶测定高于正常值,血电解质测定血钙低于正常值。

    根据Ranson预后判断标准及结合影像学检查,凡符合(1)腹痛较剧烈,腹膜炎体征明显。(2)化验白细胞计数>16×109/L。血清Ca低于2mmol/L。(3)上腹部CT可见胰周渗液及腹腔内渗液。(4)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分析有心脏损害。我们即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本组中有3例符合上述标准,约占总数的5%。此3例患者按APCHEⅡ评分在3~7分之间[1]。

    1.4  治疗经过  本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首先给予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等一般性措施。重症胰腺炎病人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特殊处理。根据患者体重及出入量补液、抑酸、抑酶(生长抑素)、抗炎等对症处理。同时,给予病人清胰汤(主要成分大黄、元胡、柴胡、川楝子、白芍、炙甘草、木香、莱菔子、黄芩、胡连等)自胃管内注入,总量约为200ml,分上下午2次注入,注入后,胃管暂时夹闭40min,待药物吸收后再开放负压吸引。

    1.5  结果  本组患者无死亡,住院天数为5~40天,平均为22.5天。除4例患者发病后2个月左右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无后遗症出现。我们同时还总结了自1996年3月~2001年12月79例采用单一西医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经过t检验,单一西医治疗组其并发胰腺假性囊肿人数及死亡人数均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0.01。

    2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十分复杂的胰腺外分泌腺疾病,是以胰腺腺泡细胞受到损害,继之发生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1]。由于目前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病变发展迅速,误诊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很高,因而历来受到普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

    目前对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公认的意见是:(1)由于胆道结石造成主胰管与胆总管的共同通道梗阻,使胰液排出受阻和返流;(2)由于酗酒、创伤、感染等造成胰腺组织受损;(3)代谢紊乱及药物副作用亦可造成本病。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由于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及免疫系统的参与使得胰腺炎不可避免的是一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何控制炎症的无序发展,阻止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保证。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系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湿热阻于中焦,通降失调,形成脾胃实热之证,故治之当以清血淤下实热为主。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微循环障碍在AP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2,3],而生长抑素除了可以有效的抑制胰液及胰酶的分泌外[4],还能通过[5]:(1)减少带正电荷的大分子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相互作用,减轻细胞聚集;(2)抑制白细胞活化及氧自由基生成,从而减少其对膜流动性的损害,有利于增加细胞的变形性;(3)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减轻白细胞粘聚等以上原理有效的改善AP血液流变异常,对胰及胰外器官损害有保护作用。故病人入院后,应及早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我们在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乌司他丁10万U日两次静点,实践证明:及早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对于抑制胰酶的分泌,进一步阻止自身消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伴有血糖升高,究其原因,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点:(1)胰腺微循环障碍,引起胰岛β细胞受损,内源性胰岛素减少;(2)机体应激状态下,抗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明显升高,使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增加,同时引起胰岛素抵抗;(3)细胞因子的作用,如白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的大量释放,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异生和胰岛素抵抗等作用使血糖升高[6]。治疗中我们发现如果依据血糖标准来应用胰岛素的话,往往会出现血清淀粉酶持续居高不下,但如果按极化液的标准来应用胰岛素则会使治疗较快达到满意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应用胰岛素能刺激CCK释放,从而使胰酶分泌增加,加重了胰腺“自身消化”病情。故实际应用时,胰岛素使用应根据液体中糖的含量按极化液的比例应用。

    AP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症状,而严重的腹内高压(IAH)会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CAS),进一步加重病情,促进MODS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嗔胀。基于此说,升清降浊、通里清下有助于减轻腹胀,降低腹内高压状态,能避免CAS的发生,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我们采用天津医科大学的清胰汤为主方,结合患者实际,采用大黄、芒硝等泻下通便;莱菔子、木香、川楝子等理气疏肝,降气止呕;同时根据患者辨证情况,加减辅以黄芩、白芍等补气健脾。药物煎取后分2次供给,给药后,患者即感肠胃蠕动加快,同时自觉胃肠顺气,大多数患者在给药2次后即排出大便,有效的缓解了腹胀,预防了CAS的发生。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通过西药的补液及抑酶抗炎等处理保证了患者内环境的稳定。通过中医的全身辨证的治疗,使机体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自身功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以调节恢复。

    通过对58例患者的治疗总结,我们认为,以西药的多方支持为主,配以中药的对自身功能的调整。使患者的胰腺得以充分的“休息”,从而使胰腺腺泡细胞得到恢复,对促进疾病的痊愈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倬云.老年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18,294-308.

    2  马凤藻,游凯涛,王克有,等.重症急性胰腺炎119例治疗分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434-436.

    3  Hoffman TF,Uhi E,Messmer K,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somatostatin analogue octreotide in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ts.Pancreas,1996,12:286-293.

    4  Gullo L,Pezzilli R,Ancona D,et al.Effect of octreotide a long acting somatostatin analogue on plasma amino acid uptake by the pancreas.Pancreas,1991,6:668-672.

    5  Holltt JJ,Muckadell OBS,Fahrenkrug J.Somatostatin inhibits neurally stimulated pancreatic secretion indirectly.Panceaa,1990,5:611-614.

    6  王单松,靳大勇.重症急性胰腺炎糖代谢异常的调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333-334.

    作者单位: 062150 河北泊头,泊头市医院外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王海岭,金照凯,王云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