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2期

老中医经验方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顾亚夫教授以本项目研究的处方为基本方,致力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并在数十年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身的临床科研特色。现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结合本项目负责人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工作中十余年的经验,临床预试验工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治疗组60例,对......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顾亚夫教授以本项目研究的处方为基本方,致力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并在数十年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身的临床科研特色。现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结合本项目负责人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工作中十余年的经验,临床预试验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45.6岁;病程5天~40个月,平均38.43天。临床分型:中央型9例,周围型16例,混合型35例。实验室检查:血液呈高纤、高凝46例,血脂偏高16例,血沉增快43例,WBC计数及中性分类增高6例。甲皱微循环检查示管袢形态异常,血液流态缓慢,管袢周围渗出明显。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肢深静脉闭塞或回流不畅。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7~70岁,平均43.8岁;病程3天~38个月,平均36.8天。临床分型:中央型6例,周围型11例,混合型23例。实验室检查:血液呈高纤、高凝30例,血脂偏高10例,血沉增快28例,WBC计数及中性分类增高8例。甲皱微循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同治疗组。两组一般资料分别经统计学处理,P>0.05。

    1.2  诊断标准  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87年修订标准为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入蝮蛇抗栓酶1.0U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15天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每周检查血小板计数1次,低于80×109/L或有出血倾向者,停用蝮蛇抗栓酶,恢复后再用。

    1.3.2  治疗组  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土茯苓20g,生黄芪3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当归10g,玄胡10g,水蛭3g)每日1剂,水煎500ml,分3次内服。药渣再煎汤熏洗、热敷患肢,每日1~2次,每次30min。

    2  治疗结果

      参照198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修订标准[1]。经3个疗程以上治疗1~2年后,经门诊、走访、信访复查,治疗组临床治愈率70%,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45%,总有效率87.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2),并提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较大(见表3)。随机抽取治疗组18例,对照组12例行甲皱微循环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4)。治疗3个疗程之间时,两组各有1例患者血小板降至80×109/L,停用蝮蛇抗栓酶1周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指标变化注:表3、4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1,提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祖国医学把下肢深静脉血栓列为股肿范畴[2],常因瘀血阻于阴脉,营血运行受阻,水津外溢,湿邪下注,湿瘀互结,脉络痹阻而致。与古文献中“瘀血流注”的早期证候和“脉痹”、“肢肿”、“恶脉”的某些证候相似,治疗以活血化瘀与利湿并举[3]。但血瘀日久,易致血虚,或血虚体弱者,治当活血养血,祛瘀通脉。《景岳全书》指出,“血有虚而滞者,宜补之活之”。《血证论》曰“不补血而祛瘀,瘀又安能尽去哉”。由于气与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活血化瘀治疗本病时,配合适当的益气药能显著提高活血化瘀的疗效。

      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以瘀血阻滞为主的病理基础,早期以实为主,兼夹湿邪,后期虚实夹杂,兼气血虚弱、寒湿凝聚的病理特点,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以活血祛瘀,消栓通脉为主,灵活配合利湿、补养气血、温阳利水等法,组成复方中药水煎内服及药渣熏洗、热敷患肢,配合静脉滴注蝮蛇抗栓酶治疗本病,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法(P<0.05)。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本疗法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变状态,降低血液粘滞性和聚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甲皱微循环检查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管袢形态积分、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状态积分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优于对照组。从治疗中可见,活血化瘀、消栓通脉可以从根本上益于利湿消肿,肢体肿胀消退,又有利于消栓通脉,恢复肢体的血液循环,两者相辅相成。蝮蛇抗栓酶虽可扩血容、降粘和溶栓,但作用不明显,因没有直接利湿消肿作用,根据气血关系,又无益气功效。而本方配伍:当归、水蛭、元胡等活血祛瘀(药理研究证实均有抗凝、降粘、溶栓,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土茯苓、苍术、黄柏、牛膝等利湿消肿。重用黄芪,一则益气以助血行,有利于活血祛瘀;二则气旺生血,配当归为补血汤,使气血旺盛,寓扶正固本之意;三则气旺胜湿,配苍术健脾利湿,以利湿邪祛除,一举多得。《中华药海》引《本经疏证》曰:“黄芪,直入中土而行三焦,故能补中气……黄芪浚三焦气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所以源清流自洁也。”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降低血管阻力,扩张周围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4]。牛膝利湿又逐瘀,通络下行,引诸药直达病所。诸药相伍,内服、外熏洗,与蝮蛇抗栓酶发挥协同作用,共成活血祛瘀、溶栓通脉、利湿消肿、扶正祛邪之功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该病的治疗关键是早诊断、早期治疗。该病因病位不同,症状及体征各异,以致误诊、误治或失治。尤其是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病变范围小,症状与体征均不明显,常由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向上蔓延发展为混合型时才被发现,而失去早期治疗的良好时机。本组混合型病例,多由周围型蔓延而致,实际发病期与症状期不符,因此,临证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和超声多普勒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检查。从病程与疗效关系表可以看出,治疗效果与病程有明显关系,诊治越早疗效越好。晚期患者治愈率低,多留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临床荟萃,1990(增刊):2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4.

     3  尚德俊,王嘉桔.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海口:南海出版分司,1995,43,238.

     4  冉先德.中华药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1702.

     作者单位: 210028 江苏南京,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韩晓明,赖尧基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