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3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出血倾向22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笔者自2006年1~4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出血倾向22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初次发生腹水者13例,2次以上出现腹水者9例。少量腹水者5例,中量腹水12例,大量腹水5例。全部病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2006年1~4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出血倾向22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1例,女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4岁,平均45.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2年。初次发生腹水者13例,2次以上出现腹水者9例。少量腹水者5例,中量腹水12例,大量腹水5例;腹部及双下肢高度浮肿者4例。全部病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HBeAg阳性者10例,同时有抗-HCV阳性者2例,有黄疸者17例。所有病例除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肝硬化腹水的诊断外,还同时具有出血倾向指征。

    1.2  治疗方法

    1.2.1  西药治疗  给予肌苷、ATP、维生素C等加入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中量腹水以上者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血清白蛋白低于28g/L者适当补充人血白蛋白;补充维生素K等;大量腹水及高度浮肿者加利尿药如安体舒通、速尿等。近期有呕血、便血者加服心得安、雷尼替丁。

    1.2.2  中药治疗  内服:生黄芪24g,猪苓15g,茯苓30g,防己15g,白术20g,苍术20g,泽泻20g,淮山药30g,川厚朴10g,香附10g,海螵蛸12g,白及15g,茜 草20g,旱莲草20g,仙鹤草30g。以上方药加水700ml,煎取250~300ml,每日2次餐后微温服,15天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0天为1个疗程。有黄疸者,用茵栀黄注射液20~4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腹水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未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在住院期间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致使病情急剧恶化者。

    2.2  治疗结果  治愈13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5.5%;平均住院天数45天,住院期间未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水臌”范畴,本病并发出血倾向者,多兼有瘀血证表现。以往临床常根据患者面色晦暗、唇紫、舌瘀、胁肋刺痛、痞块、脉涩等征象,加用活血破瘀药物。如腹胀坚满而尿少者,往往选用攻下逐水方药。但对已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攻逐不慎易导致络脉破裂,引起呕血、便血,使病情急剧恶化。故准确地判别患者有无出血之虞,是辨证施治的关键之一。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多因慢性肝炎活动所致,此时肝脏储备能力低下,多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各种出血倾向。长时间的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曲张,胃肠道血液回流受阻,胃黏膜下血管扩张,产生瘀点、糜烂和自发性出血。而门脉高压并发急性胃黏膜出血的意义等同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晚期肝硬化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本组病例均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故治疗上除针对腹水、浮肿、乏力、纳差等脾虚水停证候之外,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尤为重要。本组中药内服以益气健脾利水为主,顾护胃气,防止出血。其中生黄芪补气升阳,与防己同用利水消肿;白术、苍术、淮山药合猪苓、茯苓、泽泻以健脾和胃,利水渗湿;香附、川厚朴行气消胀,加海螵蛸、白及以制酸止血;对已有出血表现者,茜草、旱莲草、仙鹤草合用有活血凉血止血之功。针对“水臌”患者的瘀血表现,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给药,除有降酶、消炎、退黄作用外,还可改善肝肾微循环,减轻血液粘度,降低门静脉阻力,促进利尿消肿,并有一定的抑制肝纤维化作用,对有凝血功能障碍者不会诱发出血。有实验证明,防己的主要成分汉防己甲素和心得安均可降低门脉高压,减轻胃黏膜病变,防治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前者无肝供血减少、肝脏受损加重等副作用。故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单位: 730046 甘肃兰州,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

    (编辑:秋  实)

作者: 李惠新,苏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