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4期

手法治疗颈椎病31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颈椎病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周围软组织劳损、变性,以及由此造成的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多年来运用祖国医学的传统手法治疗颈椎病31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点击显示 收起

  颈椎病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周围软组织劳损、变性,以及由此造成的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多年来运用祖国医学的传统手法治疗颈椎病31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310例患者中,男 172例, 女138例;年龄多在45~60岁,其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74岁。病史最长28年,最短为7天,有外伤史25例,临床分型中,神经根型85例, 椎动脉型56例, 脊髓型20例,交感神经型32例,混合型117例。

    1.2  治疗手法

    1.2.1  准备工作  病人取正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拇指指尖自上而下,先左后右触摸颈椎棘突是否有移位(同时参考颈椎X线片或CT片)。

    1.2.2  放松颈肌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颈部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揉搓项部两侧,松解肌肉和项韧带。

    1.2.3  点穴  先用拇指指腹点按、揉风府、风池、大椎,每穴5min,继之拿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按揉阿是穴,每穴2min。

    1.2.4  搓揉法  用双手指搓揉双侧斜方肌和提肩胛肌,然后再用双手揉双侧项肌、背肌及肩胛部。

    1.2.5  端首牵引法  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端下颌徐徐向上牵引1min(10~15kg)。

    1.2.6  侧扳整复法  以棘突向右偏为例,医者左手拇指按住偏歪棘突,右肘部托住其下颌部,手指扶住其枕部,使颈部前屈时突然向患侧旋转,在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左手拇指用力推棘突向左,此时可听见轻微“咯噔”响声,用力一定要均匀,不可太猛。

    1.2.7  摩拍击法  用摩法在肩部岗上肌、斜方肌、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2min,再用手背轻轻拍击患者背部数次而结束治疗。

    1.3  疗效判断  基本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功能恢复正常。显效: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受限消失,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颈椎X线片显示生理弧度弯曲基本恢复或成角消失。有效: 临床症状减轻,部分功能恢复,颈椎X线片显示生理弯曲和成角有所改善。无效: 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无改善。

    1.4  治疗结果  经手法治疗,在310例病人中,基本治愈168例,占54%;显效96例,占31%;有效40例,占13%;无效6例,占1.9%,总有效率达98.1%。

    2  讨论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能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松弛痉挛的肌肉,达到舒筋活血,消炎止痛和松解肌肉粘连的作用,能提高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病理改变组织的恢复。

    临床观察发现,多数颈椎病患者的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颈椎变直,后伸受限,神经根型患者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上肢和手部出现放射性麻木和疼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顶、叩顶试验阳性,在颈椎4~5、 5~6或6~7平面颈椎棘突病例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并出现上肢放射痛,受压的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轻, 脊髓型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增高,键反射亢进等。

    在X线检查时发现,45岁以上者90%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部分病人有小关节脱位。多数患者在正位片上有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病变;侧位片上可见到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变直或轻度成角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和关节突向前滑脱,受累椎间隙变窄,相邻两椎体的前缘和后缘有唇状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上可见唇形骨刺伸入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等。

    通过穴位按压、颈椎牵引、旋转复位和颈肩、上肢部的推拿手法的治疗,能使颈椎间隙扩大,椎体滑脱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 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血循环,促使病变组织的修复。推拿手法要具有熟练的技巧和持续的力量,做到用力均匀柔和,方能达到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作者单位:1 464000 河南信阳,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2 464200 河南罗山,罗山县中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阎逆修,左国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