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5期

肾为人体生命之本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故数千年以来,历代医家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亦称“先天之精,生命之根,人身之本”。“肾为水脏”水为于中,人之形质皆为水类,内外之体皆赖水养,“人生之水以肾为源”,不仅人体,即使太阳系九大星球,如金星在天体运行中虽然一度有了海水,但因金星表面温度过高,使海水迅速干涸,故至今没有生物以及人类的生存。人......

点击显示 收起

  治病必求于治本,是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的重点之一。人之有本,如树木有根,水流有源。医者若在临证时,腰痛医腰,头痛医头。轻者有治病之名,却无治愈之效,重者病未除命归西。故数千年以来,历代医家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亦称“先天之精,生命之根,人身之本”。“肾为水脏”水为于中,人之形质皆为水类,内外之体皆赖水养,“人生之水以肾为源”,不仅人体,即使太阳系九大星球,如金星在天体运行中虽然一度有了海水,但因金星表面温度过高,使海水迅速干涸,故至今没有生物以及人类的生存。亿万年形成的地球之所以有生物与人类的存在,就在于有水的存在,说明“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古代医家在《周易》等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把肾脏列在五行之首,对水的重要位置是恰如其分的科学比喻,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身之本,虽然有先后天之说,肾为先天之本的生发,脾为后天之本的荣养,肾为生气之源,脾为运化之主,然而肾为五脏之主本,名医之一的孔伯华老先生独具慧眼,精辟地提出“肾为本中之本"的卓越见解,使“肾"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升华,使“治病求本"即治“肾"为治本的观点加以深化,至今对中医临证治病,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主生长,为生命之本

  《灵枢》经曰:“人始生,先议精"。又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说明人体的形成先有肾精,后有形体,两精均指肾精,说明肾为人体的生命之本,肾主发育。女子以七年为一更年期,《素问》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因为肾主骨,牙齿为骨之余,肾为精血之藏,头发为血之余,故肾气盛则齿更发长,肾气平均则真牙生而长极,肾气旺,则筋骨坚,发长极,身体强壮。以上说明肾为人体发育之本。男子以八年为一更年期,《素问》经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此说男子发育虽然比女子发育较晚,但男子之发育,仍然决定于肾的盛衰。

    2  肾主繁殖,为生殖之本

  《素问》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又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主天癸,任主胞宫,太冲为血海,为此,女子至二七,十四岁时,身体天真水(卵子)降临,子宫精血通畅,血海旺盛,月经按时以下,就具备了生育的能力,《素问》经曰:“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身年虽寿能生子也"。以上论述充分说明男子是否有生育能力,决定于肾的盛衰,特别是在古代虽然天寿(百岁)已过,只要做到气血常通,肾精充足仍然有生育能力,我国20世纪90年代曾报道新疆一百岁老人与续弦妻子婚后仍得一子,以上论述证实,肾主天癸,为生殖之本。

    3  肾于人体科学的前沿——基因组学说

      在2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转基因生物的问世,以及基因药物治疗技术的展开,在医学领域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1   为人类生命之“本"论  基因组学论,基因是人体遗传物质的基础,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病老已均有决定性的作用,说明基因为人体生命之本。

      中医学认为,人体肾精是构成形体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主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老已。为此,中医认为“肾精"为人体的生命之本。基因组学的理论为中医治病求本的理论提供了现代的理论基础。

    3.2  人类发病的“基因"论  基因组学说认为,凡是疾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人类的基因有关,外部的致病因素都是通过基因起作用的。

    中医学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内因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因此,内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人类疾病的“整体"论  基因组学认识到,人体疾病的产生是由多个基因内的改变所致,而同一个基因的不同表达状态又可能造成多种疾病,即使是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型的最终实现,仍需很多其他基因的参与。中医学认为:“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则不发病。一旦人体“阴阳偏盛偏衰"则发病。故治疗则为“调和阴阳"以平为基,基因组学的理论为中医整体论提供了现代的理论基础。

    3.4  中医治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学针对不同疾病的具体的“证"的反映,采取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采取一病多治,异病同治的方法。肾与人体科学的前沿: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由一个“参照"性个体基因组,转向群体的基因组多样论,“基因组多样论"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医学"如循证医学的发展颇为一致。

  总之,中医学辨证论治与西医学的循证医学有共同之处,基因组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提供现代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134000 吉林通化,通化医药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编辑:张  彦)

作者: 孙荣华,于海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